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倫敦遭遇恐怖襲擊經濟影響 > 正文
 

恐怖!難以驅散的硝煙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9日 10:10 《財經時報》

  恐怖主義的“基地”,是整個世界,他們可能繼續出現在任何一個角落,以恐防恐,只會是防不勝防

  □ 本報記者 丁汀

  7月7日,蘇格蘭鷹谷。

  笑容凝固在托尼·布萊爾的臉上,英國首相在發表聲明時,嘴角微微有些抽動。他的“堅強盟友”和“后盾”、美國總統布什站在他的身后右手,目光呆滯,像個符號。

  “很明顯,在倫敦發生了一系列恐怖主義襲擊,而且出現了傷亡,”布萊爾說,“有些民眾遇難,還有人傷勢嚴重。我們關心受害者及其家屬,并為他們禱告!

  在他的身后左手邊,法國總統希拉克扭動了一下身子。前一天還以申奧“失敗者”的身份接受同情的這位高個老者,現在則把同情的目光投向了面前的布萊爾——這位申奧“勝利者”代表的身上。

  全世界最有政治智慧的頭腦此刻幾乎都集中在這個大廳里。過去數年(尤其在2001年9月11日之后)中,恐怖襲擊這個詞匯,在這些首腦們公開或私下的聚會上,曾經無數次被提及。但此時,他們也不免錯愕與茫然。

  “與會的每個國家都有遭受恐怖主義襲擊的經歷!辈既R爾接著說:“而所有的領導人都決心打敗恐怖主義。”

  凌亂的消息紛至沓來,聰明的國之首腦們,或許一時也難以理清思路。布萊爾所能做的只有兩個程序:以最大程度的鎮靜來表達憤怒和決心,然后乘坐他的直升機趕回倫敦。

  恐怖襲擊防不勝防

  在730萬人口的倫敦,在150年歷史的倫敦地鐵,在早上8點一刻,人流最集中的時間。布萊爾做出的判斷終于開始清晰:這是早有預謀的,“顯然是被策劃在八國峰會召開期間實施”。

  他隨后的表態是,襲擊突來,但“倫敦不會被擊敗”。

  自美國“9·11”事件后,尤其在作為“堅強盟友”參與伊拉克戰爭以后,英國對恐怖襲擊的防御可謂密不透風。警告有過,虛驚有過,但當爆炸聲真得響起時,恐慌依舊是難以避免。

  傷亡者當中,有多少人在前一天夜里參加了慶祝申奧成功的狂歡?無法統計,但可以確定,一些為狂歡舉起的英國國旗,在不足24小時以后,也會為祈禱而舉過頭頂。

  事后各方的評論說,恐怖襲擊與倫敦申辦2012年奧運會沒有關系,因為襲擊者不可能預計到倫敦的成功。所以這只是一個巧合,盡管這個巧合充滿悲憤。

  當恐怖襲擊在倫敦發生時,這個城市的市長利維斯通為申奧還滯留在新加坡。就是這個人,在2004年3月西班牙“3·11”列車爆炸事件發生后曾說:如果倫敦能夠避免恐怖襲擊,那將是個奇跡——此前,英國警方曾經“成功阻止了一些突然事件的發生”。

  恐怖威脅隨時存在,它早晚會來,利維斯通早就想到了。但發生在申奧成功后不足24小時,他自己卻身在萬里之外,這一點他或許萬萬沒有想到。

  國家的首腦去了蘇格蘭,城市的首腦去了新加坡。更重要的是,這個城市的警察,很大一部分跟隨首相去了蘇格蘭——去“控制”那里反對一體化的游行示威;還有一部分,似乎在籌劃著如何維持申奧成功慶典的秩序。

  對于躲藏在那些角落里、隨時準備打擊這個城市的恐怖分子而言,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于是他們出手了,隨之也得逞了。6枚炸彈被引爆,還有兩枚,在爆炸前幾分鐘被發現了。

  這是百密而一疏?顯然不是。擁有全球最強安全力量的美國,不也被“9·11”驚魂?從政府、警察到平頭百姓都曾時刻警惕的倫敦也未例外,在7月7日這一天,他們幾乎密不透風的防衛出現了破綻。

  “基地”在每個角落

  最終的傷亡人數可能還會上升,但在第一天里,已經確定52人喪生、700多人受傷。比起4年前的“9·11”和一年前的“3·11”,這個數字還不算大,這也是倫敦唯一可以慶幸的。

  但恐怖分子的目的達到了:在歷史最悠久的“自由國家”首都響起的爆炸聲,給人們心靈的震撼足以驚動整個“自由世界”。尤其在英國狂歡的時刻。而在數百公里之外的那個蘇格蘭小村落里,世界上幾乎最重要的十幾位國家首腦,都近距離地親歷了這一突襲。

  點火者樂觀其成。所以很快,一個自稱“歐洲圣戰組織之基地秘密組織”即聲稱對此次襲擊負責,在其簡短的聲明中,該組織強調:“我們已經多次警告過英國政府和人民。我們已經履行了我們的諾言,在英國發動了我們恩賜的軍事襲擊。在此之前,為確保襲擊成功,圣戰勇士進行了最大的努力,準備了很長時間!

  這算是對布萊爾判斷的一個回應。

  應對恐怖襲擊,英國應當是全世界最有經驗的國家。在過去20年中,歐洲發生的恐怖事件大都事出英國。其中多數由愛爾蘭共和軍或其他謀求北愛爾蘭獨立的極端組織所為。在北愛局勢緩和之后,英國又追隨美國,成為阿拉伯世界極端分子的仇敵。

  所以有分析說,在“9·11”之后,歐洲日益成為恐怖主義的“大本營”,而英國則是他們的“后院”。依據是,在阿富汗、伊拉克的戰爭之后,基地組織正在把它的“基地”遷移到歐洲。

  車臣之于俄羅斯,埃塔(“巴斯克祖國與自由”)、摩洛哥戰斗旅之于西班牙,由民族、宗教矛盾引發的極端組織分布于世界各地,且目標明確。而美國、英國、以色列,幾乎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敵人”。

  現在,自稱引爆倫敦的這個組織又開始把矛頭指向丹麥、意大利以及所有十字軍政府,“如果他們不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出他們的軍隊,他們將以同樣的方式受到懲罰。”

  在世界反恐形勢的地圖中,中國也不能劃除在外:東突分子對中國安全的挑戰,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從2001年美國的“9·11”開始,到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爆炸案(2002年10月),俄羅斯的莫斯科地鐵爆炸案(2004年2月),別斯蘭人質事件(2004年9月),西班牙馬德里列車爆炸案(2004年3月),澳大利亞駐印尼使館爆炸案(2004年9月)一直到幾乎已經是“家常便飯”的伊拉克、以色列(巴勒斯坦)人質炸彈襲擊——近幾年得情況看,恐怖主義制造的悲劇早已經遍布世界。

  恐怖主義的“基地”,是整個世界,他們可能繼續出現在任何一個角落。

  對于“游擊”于整個世界,隨時準備發動恐怖襲擊的極端分子(組織)而言,這個地球實在太容易藏身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