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讓自然失去穩定和信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8日 07:38 第一財經日報 | |||||||||
蔣耀波 在我決定這次黑龍江之行的時候,我一直猶豫,去不去扎龍,當地的朋友告訴我,兩個月前的一場大火,早已讓那里面目全非。 扎龍曾以水草豐美、沼澤廣闊而成為我國最大的丹頂鶴自然保護區和世界上丹頂鶴
因為有鶴,扎龍的濕地意義獨特;因為有鶴,扎龍的沼澤不再平庸。 除了是候鳥遷徙的集合地,扎龍還是旅鳥遷徙的重要中轉站。旅鳥中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大雁,大雁的活動絕對具有國際性,即使閱歷豐富的鳥類學家也很難主觀地判定它是否對某一個落腳點有特別的依賴。它只忠誠于它們的航行與航程,而這份忠誠,是基于一個古老的契約,一個古老的承諾,一個從不失效的保證——那便是對自然的穩定與持久的信任。 如今,因為我們人類的原因,自然的這個終其一生的承諾在大雁面前失信了。 春天到來的時候,雁群依然會飛臨中國扎龍的上空,盤旋很久,往日彌漫著青草濕氣的沼澤會散發出荒火灰燼的焦煙味,顯然不是它們熟悉并且喜歡的味道。 大雁不再會降落了,它們會遠征而去。 俗話說,水火不相容。可如何解釋扎龍這個中國目前加入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最大的一塊濕地上的這場燎原大火呢? 答案再簡單不過:因為失水,濕地早已不“濕”了。有報道介紹說,在這曾經一望無際、碧波蕩漾的地方,現在完全可以騎摩托車在里面“兜風”。當摩托車代替船的時候,水火轉換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扎龍自然保護區位于黑龍江西部烏裕爾河下游。烏裕爾河屬嫩江水系,全長576公里,流域面積1.5萬多平方公里,上游屬上溪性河流特征,有明顯的河床,下游河水排泄不暢,失去河床,河水四溢,形成廣闊無垠的沼澤。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烏裕爾河不可以自然地、自由地流淌了。連續十幾年的干旱,使烏裕爾河水流減少,下游濕地漸漸趨向干涸。每年一到雨季,烏裕爾河雖然鼓脹得極其豐盛,但支付了沿河500多公里的工業、農業用水,到達扎龍濕地時,已是窮途末路、杯水車薪了。此外,二十多年前為保大慶市用水修建的引嫩工程,及齊齊哈爾市至林甸縣的公路,又將這塊濕地割斷,形成島嶼化,更使其雪上加霜。 扎龍的下游是大慶,中國最大的石油城。 多少億年以前,這里也是沼澤。就在這過去是沼澤的地方,緩慢地形成了含有豐富石油的地質構造。這個涉及古生物學、古地理學、古地質學的問題畢竟太遙遠,太陌生了。 與我們熟悉的相關的歷史演變倒是不漫長,作為提供給我們需求的石油工業的大規模形成,在這里也不過四十多年。有統計說,四十多年間,大慶油田共開采原油近20億噸,被譽為中國工業的“母親河”。據介紹,每年這里的石油股份公司上繳財政幾百個億,這是一筆與GDP密切相關的數目。 因為決定著個人、集體和國家的經濟利益,甚至影響著世界的地緣政治,石油的價值被特別關注,石油產地被特別保護,是不會有人提什么反對意見的。 于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長久以來被我們忽視:當我們鉆探油井的時候,我們打開了已經在地下保存了若干年的龐大的有機物的儲藏庫。我們把它開采出來,我們燃用石油的時候,我們把其中的碳以二氧化碳形式釋放到大氣中,這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污染,但確是引發“溫室效應并發癥”的一個關鍵。 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一個比喻:石油是一種使我們統治了地球,而沒有使地球統治我們的“毒品”,許多習慣了不用艱苦勞動的人已經對它產生了徹底的依賴。 只需適當的求證就可以發現,100多年來對石油、天然氣、煤炭的瘋狂消費,一方面給了我們舒適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使我們陷入了當前的困境。 進一步求證便可以得出結論:我們正站在古生物燃料時代的終點——這是最后的資源。 同樣作為一種最后的資源,因為“無利可圖”,因為不具備經濟上的重要性,便不得不很少占據政府的議事日程,便不得不面對生存的絕境,如濕地,如沼澤。 于是,我們會在某一天忽然清醒地發現,很難再見到大片大片地被譽為“植物界的仙鶴”的野蓮了。于是,最后的一條泥蔭魚在最后一個水塘里作最后一擺之前,鶴們從這最后的沼澤上最后一次優雅地飛起來,并吹響了它們告別的號角…… 人類的進步,難道真的不能讓油田、農田和沼澤在和諧與寬容中共存么? 如今,一場大火之后,濕地不再被稱為濕地了。如果還有最后一塊濕地,那也是我們自己思想的沼澤。可惜,這塊“濕地”因為虛擬而毫無價值。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