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莊家轉型:從霸王餐到自助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7日 03:37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周楊 綜合報道 舉辦奧運會近年來開始成為許多城市乃至國家竭力追捧的殊榮。與對政治、社會以及文化上的影響相比,奧運會給一個國家帶來的經濟變化更顯而易見。當然,這與奧運精神并無違背。
然而,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舉辦奧運會的城市沒有幾個能走出賠錢的怪圈,令不少城市對申奧“望而卻步”,甚至出現過只有洛杉磯一個城市申辦第23屆奧運會的窘境。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會由于管理不善,工程費用一再追加,最終欠下了20億美元的巨債,15天的奧運會使蒙特利爾負債長達20年,人稱“蒙特利爾陷阱”。前蘇聯政府為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投入了巨大的財力,耗資90多億美元,最終究竟虧損多少,至今仍是一個謎。 有“現代奧運之父”之稱的尤伯羅斯首次將商業運作引入奧運會,第一次以私人方式承辦了奧運會,并使奧運會改變了從來只有投入,沒有盈利的歷史,奠定了此后奧運會商業運作概念的基礎。他承辦的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也被認為是現代奧運會的開端。 這次奧運會通過出售電視廣播權獲得3.6億美元的資金,并由此打破廣播電視臺免費轉播體育比賽的慣例。尤伯羅斯又通過發行25種紀念幣和2000張贊助券,集資近1億美元。1984年12月19日,洛杉磯奧組委宣布盈利2.5億美元。 1988年漢城奧運會精打細算,充分利用了原有舊場館18座,新建場館僅16座。組委會通過企業贊助、出賣電視權(約4億美元)等途徑,使這屆奧運會盈利3億美元,開創了官辦奧運會盈利紀錄。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總投資為96億美元,為奧運歷史之最,不過這些資金中的絕大部分都用于市政建設上。此屆奧運會通過出賣電視轉播權獲得了6.25億美元,企業家贊助5.16億美元,加上門票、紀念幣、股票等收入,最終盈利500萬美元。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至少盈利3億美元。這些費用主要來自出售電視轉播權、贊助商的贊助以及發售紀念品,結果使大型廣告及商品宣傳遍布比賽場地。亞特蘭大市中心的每一寸土地都明碼標價,可口可樂、IBM、耐克等等商標隨處可見,以至有批評認人士為現代奧運會的商業氛圍越來越濃。 2000年悉尼奧運會收入達到17.56億美元,比原先預計高出了80%。悉尼組委會最初預計出售轉播權可得4.88億美元,但實際收入竟高達7.98億美元,遠遠高于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5.68億美元。此外,國際贊助項目的收入也從9000萬美元增加到了2.21億美元,同時,澳大利亞的贊助商還提供了3.15億美元贊助,比預計的多1.08億美元。 除直接收入外,舉辦奧運會更可促進通信、交通、旅游、餐飲等關聯產業的發展,從而產生巨大的間接經濟效益。1984年9月,美國經濟研究協會調查發現,洛杉磯奧運會對南加利福尼亞地區的經濟促進作用高達32.9億美元,遠超過1962年西雅圖和1982年諾克斯維爾的兩屆世博會。巴塞羅那籌辦1992年奧運會時,正處于西班牙經濟復蘇期,籌辦奧運會明顯地加速了經濟復蘇,所以在1992年巴塞羅奧運會之后西班牙多次進行申辦活動。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給美國帶來的經濟效益在6年間(1991~1997)約為51億美元。而據澳大利亞旅游部報道,2000年來澳大利亞的旅游者增加了11%,在11萬名專程為奧運會而來的國際旅游者中有88%的人成為了回頭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