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技術壟斷 保護產業安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5日 15:59 光明網-光明日報 | |||||||||
李平 譚巍 發展核心技術體系,培育自主知識產權,積極參與國際技術標準的競爭是近年來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問題之一。目前,由于許多國內企業過度依賴技術引進,造成了一些行業經常受到其他國家技術、經濟因素的影響,已直接威脅到這些產業的穩定發展,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目前,在全球市場上,通信業、家電業等成熟產業的競爭已經上升到對技術標準的爭奪上。競爭的手段主要體現在 多個具備跨國經營能力的領先企業組成技術聯盟,通過相互交叉專利許可,形成所在行業的技術標準,并不斷在全球范圍內吸納最優秀研發人員及其他關鍵資源,鞏固技術標準的市場地位,最終依靠技術標準決定產業的國際排序以及利益分配。技術標準壟斷是市場壟斷的高級形式,失去技術標準的主動權也就失去了產業發展的主導權。日本廣播協會 NHK 曾在30年間注資1.1億美元開發諸如發射器、解碼器指令計數器和照相機等HDTV系統的核心設備,而美國競爭者卻超越了模擬技術,開發更高級的數字系統,打破了日本戰后持續幾十年的產業競爭優勢。 由于技術標準往往是由多項專有技術交叉許可而形成,這使得依靠單個企業、單項技術的突破,不能實現在知識產權、技術標準上的根本性突破。為了深入了解現階段我國市場的技術發展狀況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老師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后產業組織時代我國市場壟斷與反壟斷問題研究》課題組,曾在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對我國加工制造業、文化傳媒業、IT行業、房地產業、機械設備行業、醫藥行業、體育用品行業、娛樂行業、農產品加工養殖業等多個行業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企業在經營中遇到的技術難題主要表現在科研投入太少、技術交易市場不完善、自有知識產權匱乏等多個方面。尤其是在那些對技術依賴程度較高的IT等產業,普遍存在“國外大企業控制技術標準”以及“技術轉讓價格過高”等問題的困擾。缺乏產業技術標準的主動權不僅深深地影響到我國企業的市場根基,也極大地危及到我國的產業安全。據有關報道,由于國際手機廠商對中國企業的市場拓展逐漸警覺,采取了加速國際品牌手機技術更新,提高關鍵部件轉讓價格等措施,使國產手機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已從2004年以前的超過50%降至39%,主要國內手機企業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更令人擔憂的是,2004年國產手機還有近4000萬部庫存總量有待消化。 發展速度較快、產業集中度較高的我國彩電行業也一定程度上存在同樣的問題。2004年,中國共制造銷售彩電達到7200多萬臺,占全球總銷量的55%,已成為世界彩電生產銷售第一大國。其中,僅長虹、海信、海爾、TCL、康佳、創維、廈華、熊貓、上廣電等九家企業的全球銷量就接近6000萬臺,共占全行業市場份額83%以上。然而,逐漸提高的產業集中度并不一定能為企業贏得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連綿不斷、持續多年的價格戰不僅嚴重傷害了這些企業積累財富的能力,同時也深深地影響到未來技術水平的提升潛力。我國企業在模擬電視時代強大的制造能力和綜合低成本優勢將面臨數字電視時代來臨的威脅。三星、松下、飛利浦等TV巨頭已經分別持有了核心數字電視芯片技術、液晶顯示技術、等離子顯示技術、平板化技術等多項專利,數字電視技術標準競爭的激烈程度是空前的。 應該看到,現在我們與優秀跨國公司的差距不是在生產規模上,而是在自主核心技術能力上。國外知名企業已經紛紛向高端市場轉型,技術領先是進軍高端市場的根本保證。技術之爭、標準之戰在全球范圍內愈演愈烈。如果不能在這場技術標準的“世紀之戰、國家之戰”中獲得突破性進展,我國企業的整體競爭能力將沒有保證。包括家電在內的許多行業將會進入一個極其狹窄的發展路徑,只能在“代工、組裝”的水平上進行加工成本的較量,永遠被強大的外資企業及專利收費集團遏制發展的機會。 “以市場換技術”是自經濟體制改革以來長期影響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思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們對跨國公司在華建立研究機構、吸引高新技術產品落地生產等多種投資提供了極為優惠的政策條件。這些政策有力地推動了對國際先進技術的引進,為我國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的迅猛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這些積極措施的實施也使我國經濟從單純依靠低廉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的低加工模式中走出來,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 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認識到,我國企業面對的是無國界的競爭。空前發達的信息技術又為跨國公司謀求在多國共同市場的支配地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加入WTO以來,中國經濟已經與全球經濟緊密相連,因此而受到的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程度超過以往任何時期;同時,我國企業缺乏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所必須具備的實力條件,尤其是在技術競爭等關鍵領域的操作規則和經驗相對匱乏。反傾銷、專利收費、跨國公司壟斷勢力延伸等問題始終威脅著我國企業的發展。 保護國家產業安全,實現持續繁榮依靠的是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比重不斷提高,尤其是在核心技術環節的根本性突破,唯此,我們才能打破國際企業的技術壟斷。令人可喜的是,我們已經充分認識到實現技術體系創新、提升自主技術標準的影響力是關系到國家產業安全的戰略問題,是未來幾十年提升全球競爭力的關鍵。在有關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多個行業正在進行以“發展中國技術體系,獲得自主知識產權,贏得新標準之戰,結束專利之痛”為目標的聯盟體系建設。如閃聯、EVD、TD SCDMA、WAPI、紅旗軟件等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和進步。2005年5月28日在北京召開的彩電峰會也將“核心技術”定為關鍵詞,同時成立了技術標準協調委員會等四個組織,期望能夠規范國內市場的運作,逐步建立自由技術標準體系。我們相信,這些努力將促進我國提高爭奪技術標準主動權的能力,為我國經濟發展贏得持續繁榮的歷史性機遇。(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