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國有商業銀行上市一定要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嗎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5日 10:55 金時網·金融時報

  編者按 隨著交通銀行在香港的掛牌,建設銀行與美國銀行(也稱“美洲銀行”)、淡馬錫控股有限公司達成戰略投資與合作的最終協議,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步伐驟然加快,已然進入倒計時階段。

  當記者在對相關問題進行采訪的時候,有一些疑問不時地出現,有的是銀行人士提出的,有的是普通百姓的疑問,也有的是我們記者的追問。而且我們發現,很多人對這些問題
表面明白,深入下去就茫然了;也有籠統說得清楚,再追問一下就糊涂了的。如上市不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行嗎?非到境外資本市場上市不可嗎?什么時間上市好?如果在國內證券市場上市怎樣保護公眾投資者的權益?等等。

  “國有商業銀行上市五問”一組報道的推出,意在與讀者一起交流探討,以求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股改、上市有更加清楚的思考和認識,同時也希望通過這些有益的探討,更加堅定我們對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的信心。

  按照我國金融監管部門的現行要求及政策指引,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必須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而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又是一項十分復雜和牽涉面極廣的工作。別的不說,為了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國有商業銀行就要做出一定的利益犧牲,也就是要讓外國人持有自己銀行一定比例的股權。有人說了,為什么要把國有商業銀行的股權讓一部分給外國機構,難道有國內企業的加盟就不能起到同樣的效果,達到改善銀行公司治理結構的目的了嗎?

  對此,參與了建行與境外投資者談判整個過程的建行行長助理范一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他認為,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這就是要把一部分股權給外國人持有,但是也有很多收益。總體來看,這是一個公平的交易,從建設銀行引進戰投的過程看,從談判初始,就充分引入了競爭機制,經過“貨比三家”,談判過程中更是充滿了“討價還價”,有好幾次都是從破裂的邊緣又拉回來的。最終的結果真正體現了“雙贏”,對雙方都是公平的。

  為什么我們要走這步棋呢?范一飛從四個方面解答了記者的疑問。第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是對公司治理結構有好處。他很坦率地說,建行從成立股份公司之后,在公司治理方面有明顯改善。但不可否認,在公司治理方面,還缺乏國際先進銀行的理念和經驗。在我國,股份制還是新生事物,不像西方那樣有比較長的發展歷史。所以,如何構建現代化的商業銀行,對參與這一過程的所有各方來說,都需要學習,需要不斷積累經驗。而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特別是引進公司治理結構完善、管理經驗豐富、經營業績良好的國際一流金融集團,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獲得進步。因此,現階段國有商業銀行要實現公司治理結構的改善,就有必要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

  第二點,通過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能夠進一步強化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約束機制。范一飛說得直白:對國內企業來說,的確有些事情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對有些帶有共性的問題,大家也許都習以為常了。但作為一個外來者,他們就更容易看清楚。境外戰略投資者能夠促使我們加強管理,加快改進不足之處。建行的許多機構和網點,是在過去的歷史條件下購置的,當時并不要求有完備的產權手續。但是,你要股改,首先產權就必須明晰,就要求必須完全按法律制度辦事,必須有明確的產權,并且經過中介機構的確認。特別是在詳盡嚴格的盡職調查面前,有任何問題都會暴露出來,迫使你趕快完善手續,改進管理,此外別無選擇。這樣對我們工作的標準提高了很多,對管理要求也提高了很多。當然,這正好促使我們朝國際水準的商業銀行方向去努力。

  第三點,是產品和技術方面的要求。應該說這方面我國的金融市場還不發達,很多金融服務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一方面是長期受金融管制,銀行創新的動力不足,銀行經營的同質化傾向嚴重;另一方面是商業銀行開發新產品的能力有限。存貸款以外的金融產品不多,有些領域甚至是空白。因此,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在這方面能夠對我們提供有效的幫助。

  當然,第四點就是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顯然也為IPO的成功增加了一個重要的砝碼。由于境外戰略投資者的加盟,直接提升了資本市場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乃至中國銀行業改革發展的信心,同時也有利于提升上市銀行的投資價值。

  范一飛介紹說,在談判過程中,建設銀行堅持的最核心的一點或者說惟一的標準,是國家利益和建行利益的最大化。他認為,建行將會從境外戰略投資者那里學到很多東西。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對建行來說無疑是得大于失。

  中行行長李禮輝對此也明確表示,希望引入一種是真正的戰略合作伙伴,能給銀行帶來管理技術和管理體系。換句話說,是和中行有互補優勢的戰略投資者,能在管理、產品方面對中行未來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因為盡管中行已經改制成了股份制商業銀行,但在市場營銷、人員的理念、行為習慣等方面仍然有很多差距,特別希望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引進先進的理念、制度、技術和人才,使中行從一個大型國有企業真正轉變成為一個符合上市標準的上市公司。

  從建行和中行高層人士的分析中,結論已經很清楚了: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的改制力度急需加大。由此引進戰略投資者將產生一種倒逼機制,促進國有商業銀行加速實現轉變,改變單一的股權結構,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在此基礎上實現公開上市,提升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境內外市場的形象。

  應該說,國有商業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盡管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但前面已經有了實踐者。從1996年亞洲開發銀行入股光大銀行,首開中資銀行吸收國際資本、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之先河,到2001年12月底,匯豐銀行、香港上海商業銀行分別參股上海銀行8%和3%,世界銀行旗下的國際金融公司將股份由5%增持至7%;2003年1月初,花旗集團宣布投資近6億元人民幣,首期取得上海浦東發展銀行5%的股份,并有進一步增持股份的權利;緊接著,國際金融公司、淡馬錫控股有限公司、香港恒生銀行等紛紛進入。2004年8月,從匯豐銀行投資144.61億元入股交通銀行,占交通銀行19.9%的股權開始,以后新橋投資、荷蘭國際集團、澳洲聯邦銀行等都以第一大股東的面貌出現,占股比例提高。而不久前建行與美國銀行簽署戰略投資與合作最終協議,美國銀行首期投資25億美元購買匯金公司持有建行股份,最終持有股權可達到19.9%,創下了迄今為止外國公司對中國公司最大單筆投資的新記錄。

  據中國銀監會統計,目前國內已有10家中資銀行先后得到花旗、匯豐等多家外資金融機構的戰略入股,另外還有一些正在商談之中。到去年底,中資銀行業金融機構利用外資總額達到31.86億美元。事實表明,交通銀行、上海銀行、浦東發展銀行等中資銀行通過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其董事會運作、風險管理、市場拓展、業務經營等方面已發生了積極變化。

  對此,我國金融監管部門給予了高度評價。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認為,引進外資的股份,不完全是為了資本金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帶來一個很好的合作效益和合力效益,這個合力的效益就是能夠更好地推動中國銀行業的改革,更好地提升中國銀行業的國際競爭能力。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多數境外戰略投資者也不僅僅滿足于簡單的投資回報,而是希望自己的優勢和中國商業銀行現有的優勢結合起來,給雙方帶來更多的盈利機會。希望雙方以及上市后的小股東都能夠分享合作帶來的1+1大于2的效用。

  對于這樣能夠實現中外金融界雙贏的前景,人們是充滿信心的。當然,在種種樂觀合作的預期中,如何實現雙方長期合作、共同發展,還將是繼續考驗中外金融機構的新課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商業銀行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