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高校招生黑洞養活了非法中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4日 18:36 新華網 | |||||||||
新華社記者 馬揚 正值全國各地高校招生工作開展之際,吉林省一家掛有“大學招生咨詢處”牌子和“軍校地方招生報名處”條幅的非法中介被公安部門立案查處。與此同時,全國一些地方也相繼出現了一些宣傳能將低分考生辦進高校的非法中介。在提醒考生和家長不要上當的同時,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高校招生非法中介能夠存在,并且還“生意興隆”?很重要的一個
高招非法中介的主要“生意”,就是通過種種手段,讓高考分數不夠的考生被高校錄取,以從中獲取高額報酬。從吉林省這家被查處的中介對外要價標準就可見一斑:選擇不同的學校費用不同,上一般本科,大概要3萬元,如果上重點高校,總體費用還要增加。據教育界人士透露,高校招生非法中介之所以能夠運轉,是因為他們有過硬的關系,能拿到一些高校的調劑指標。 事實上,調劑指標是高校為了在生源好的地方多招生或為平衡地區招生量而規定的機動招生人數。就是這部分調劑指標,在一些地方已經成為可供出售的商品,成為一些人生存和致富的空間,也成為滋生教育腐敗和教育不公的土壤。 非法中介的存在也迎合了當前社會的狀態和家長的心理,使它們有了很大的生存空間。在千軍萬馬搶過獨木橋,沒有大學學歷就很難獲得一份較好的就業機會的今天,一紙大學文憑便成了考生和家長們不顧一切追求的目標。 高招非法中介的存在還說明有人利用招生工作進行權力尋租。一些人利用各種關系,把一連串本應由“高招辦”完成的工作變為中介的“社會化服務”,招生計劃和錄取通知書經過非法中介一倒手,就變成了鈔票。 中介公司活躍不止,公開、公平、公正的招生制度就難以徹底實施。教育部宣布,在今年招生工作中,要實行政策公開、錄取信息公開等“六公開”為主要內容的招生陽光工程,并將調劑指標進行壓縮。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招生中的非法中介活動竟與“陽光工程”并行不悖。看來,一方面要按有關制度規定嚴格把關,另一方面也要進一步修改有關招生規定,堵住制度漏洞,讓違法違規者無機可乘。(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