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收費 警惕以國際慣例為名謀取私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4日 09:52 新華網 | |||||||||
在經濟社會,很多事情都講求效益,這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人們頭腦中的經濟細胞。本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正常的得利完全可以得到社會的理解。然而,很多行業卻開始墮入了“逐利”的怪圈之中。 舉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事情,如銀行卡收費問題。為了取工資,辦張卡,自己到ATM上取款,或者順便也到POSE機上消費,節省了自己的時間,也節省了銀行工作人員在柜臺上辦
如果您是有車族,這方面遇到的事情可不少。比如油價,常常是只見漲未見降(前些時候好不容易升了一點,時間卻沒呆多久),說法是要依據國際油價走勢來定國內的油價。殊不知國際上原油期貨價格變化很快,我們的油價卻是高價上的企穩不動,要不就是一路走高,極少見到走低過。向國際看齊就是這么個看齊法?前些時候,在多個報上都看到這樣一個消息,說是北京將對進城的小汽車征收進城“擁擠費”,并已經處在研究之中。理由嘛,據稱是借鑒倫敦和新加坡等國外發達地區的做法,仍是向國際看齊。如果回頭想一下,國際上的地區多了去了,發達不發達的城市多的是,不征收“擁擠費”的應該更多,為何向國際看齊就一定是要收擁擠費呢?當然,出于治理交通的考慮,如何收費常常是難以逃開的一個問題,也就是說,不是絕對不能收取費用,但奇怪的是,偏偏是向未見得多數的“國際”看齊,就憑這個,也難以服人,也就難以不讓人產生諸如“只是為收費而收費”的評價。 說起來,中國要建設成為市場經濟國家,一些有關價格的問題開始考慮以市場為導向,這的確是一個進步,也是一個方向。然而,在轉型階段,什么向國際看齊什么不應該向國際看齊,卻是一個大問題。 比如,跟很多人都悉悉相關的政府部門效率問題,與百姓期望的距離就很大。比如銀行、郵局,常常可見窗口前排著長隊,但打開的窗口卻是有限,不少的窗口前卻掛著冷冰冰的“暫停營業”,不管排長隊的人群如何報怨,就是窗口開不了。如果您有急事大老遠的跑到某些政府部門去,您可能還會碰釘子,不是這個科長不在,就是那個領導不在,不是讓您等著,就是讓您明天再去。如果仍然說“向國際看齊”,恐怕人家也未見得這樣。前些時候到新加坡旅游,車上的導游就自豪地說,新加坡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高,公民到政府辦事,三分種沒有人接待,就可投訴,相關責任人就將受罰,甚至可能下崗。我們是否也該在這方面向國際看齊呢? 所以,一旦涉及到要向社會收錢了,能夠讓自己所在的部門或行業得利,比如水價上漲,電價上漲,油價上漲等等,就是向國際看齊。而像手機能不能單向收費,電話能不能取消月租,卻少見有人提向國際看齊了。其實,在一些人那里,除了收費需要而提“向國際看齊”外,誰能真正代表“國際”,真正的國際潮流是什么,也許人家根本就沒來得及想呢。 (作者:陸穎 )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