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創造配額 挑燈看劍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3日 19:04 經濟觀察報

  周其仁 作者: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郵箱:zhouqiren2005@yahoo.com.cn

  本來要繼續寫農地直接入市的,那是一個重要題材,值得多加闡釋。不過因為讀到了一個好故事,事關紡織品配額,忙不迭地要拿來與讀者分享。

  故事來自香港服裝名牌店“佐丹奴”創辦人黎智英的回憶。話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紡織服裝工業欣欣向榮,在世界市場嶄露頭角。香港產品大部分靠出口,所以任何一家做紡織服裝的公司,只要技術和管理上了路,最主要的限制就是出口配額。配額不足,工廠就不能充分開工,更談不上擴大規模。

  當時黎先生的主業是毛衫生產,還不是品牌店。出口配額不足,毛衫生產難以擴展。香港廠商可以從市場上買配額,可是大家競買,配額之價不菲,成本壓力可想而知。這個困擾糾纏著當時的香港服裝業。從哪里突圍呢?

  誰也沒有想到突破的機會是這樣來的。那完全是一個意外:在一個完全不相干的場合,由一個完全不知配額為何物的人喊出來的一句話——這里不便透露那個非常養眼的故事細節,有心的讀者不妨去讀《創業》好了——反正一語驚醒夢中人:配額不足嗎?那就“自己創造配額”好了。

  下面這段話我認為可圈可點:“事情看似簡單,我可從來沒有這樣想過。配額是政府控制和分配的,我們又不是政府,怎可以創造配額?”就是因為從來沒有想到過,所以永遠不可能發現還有一條“創造配額”的路。是的,企業不是政府,不可能設定、控制和分派配額。但也正因為不是政府,企業只要“想辦法創造自己的配額”,就可能想到“創造出不用配額的毛衫不就等于創造了配額”!

  到此為止,企業家與點子大王也許沒有什么分別。企業家要多走一步,把想到的做出來。后來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黎智英終于開發出一款不用出口配額的兔毛粗絲織片。接著,改善、再改善,一種由兔毛、尼龍和粗絲混合而成的“神奇紗線(miracle yarn)”誕生了。最重要的是,這種紗線剛好符合免配額的要求,“自己的配額”到底被創造了出來。再后來,為了改善手感,miracle yarn再次演變為棉麻混合——當然還是合乎免配額要求——并領導了在美國市場上的棉麻毛衫新潮流。

  幾年前我研究管制問題,朦朧之中認為有相當一部分市場里的技術創新,是沖著政府管制而去的。就是說,突破管制是技術創新的一個強大動力。配額是政府管制貿易的一種手段,徒然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但是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總有商人試圖經過創新再減少配額成本。黎智英的這條神奇紗線,難道不正是“為突破管制而創新”的一個絕好驗證?

  當然管制也可以因為創新而變本加厲。后來“佐丹奴”把棉麻毛衫的生產基地移到了開放來料加工的廣東,出口量激增,曾經有過一個月出口180萬件棉麻毛衫的傲人記錄。美國政府看到這點,把原先免配額的神奇紗絲和棉麻毛衫列為配額——被技術創新突破的配額管制,卷土重來!

  我們都知道配額(quota)是怎樣一回事。本來市場競爭比品質、殺價格,價廉物美者勝。靠這樣簡明的準則,市場經濟大幅提高了人類福利。但是競爭有勝必有敗。市場上的敗軍之將可以臥薪嘗膽,改技術、抓管理、壓成本,以謀東山再起;也可以跪下來哭哭啼啼,要求政府援手保護。老天爺,政府靠什么增加企業的競爭力?還不就是強行給把敗軍之將殺下馬來的市場勝者增加成本!關稅是這樣來的,配額也是這樣來的。

  為什么關稅還不過癮,非要再加配額?不知道專家怎樣講,我的理解,配額制有一種“優越性”,那就是在政府之間分享干預市場的收益。本來市場上敵不過人家的公司才要求政府給對手加配額的?墒桥漕~一旦實行,對方政府也可以分得好處——所有公司從面向市場爭品質爭價格,轉為面向政府爭配額,各方競爭配額的出價,最終“落袋”于政府。至于配額收益是歸政府庫房,歸主辦機關,歸官員私分,還是以上諸種模式的組合,那是由權力監督體制決定的,是問題的枝節。

  配額的經濟性質是政府聯手給市場贏家增加成本。我們感興趣的問題,是此種成本——當然不是生產成本而一定是交易費用——增加之后,市場中人如何行為?最直接的反應性行為,上文已經提及,是大家轉過來爭配額。配額是一種權利,大家稀罕,你爭我奪,配額的市值不免上升。可觀察的,就是企業為爭奪配額而使出的種種手段。這些手段沒有一樣是免費的,加起來對企業而言就是配額成本。以紡織品為例,行家估計的配額費用要占總成本的15%-25%。

  問題是,被強加了一個分量不輕的配額成本之后,企業還將怎樣行為。第一個方向,千方百計壓縮其他成本,否則聽任配額成本侵蝕利潤,總有一批公司要被淘汰出局。在生死的壓力之下,“成本殺手”存活下來的機會高。從這點看,配額制有強化企業成本控制之效。第二個方向,配額成本還壓迫企業不斷提升產品品質。道理在于,增加一個固定的配額成本之后,高品質產品相對于低品質產品的“比價”下降了。既然高品質產品的相對代價下降,企業提高產品品質的動力就增加了。最后一個方向,就是黎智英的“創造配額”,也就是通過技術創新發展免配額產品,完全規避配額成本。

  我認為歐美紡織品企業及其貿易代表看輕了以下趨勢:恰恰在世貿協定保留的配額過渡期之內,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在配額壓迫下大幅改善了成本管理,提升了產品品質,并前所未有地刺激了創新需求。不要忘記,中國紡織品工業以民營主打、市場化程度最高。配額負擔固然把眾多競爭者淘汰下場,但剩下來的卻是一批更厲害的對手。今年前幾個月中國紡織品出口“井噴”,原因可不僅僅因為消除了配額之后,中國企業可以進一步降價,從而激發市場需求。在過去了的那個配額時代,中國紡織服裝業在技術、管理和品質提升方面,早就不是吳下阿蒙。

  重新延長配額時代,會有別的什么邏輯結果嗎?我想不會的。要是黎智英創造配額的招數在中國紡織服裝業廣泛流傳,我們還有把握推斷,等到配額延緩期結束的時候,中國紡織品的國際競爭力一定更上一層樓。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配額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