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大學里的薩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3日 19:02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首席評論員 邵穎波/文 我的母校武漢大學是全中國所有大學當中風景最美麗的地方之一,這一點向來毫無爭議。它處于珞珈山中,傍于東湖之側,文人騷客往來其間,深厚的文化底蘊任意生發,處處顯露。每每在校園里隨便轉上一轉,都會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但對于年輕人來說,最能迷倒他們的卻是一年四季揮之不去的花香。
1985年9月,第二個學年開始,我們大約都覺得已經脫去先前的土氣,嘴唇上的絨毛開始變硬,眼睛里目光也不再顯得特別呆滯。我們開始廣泛參與學校各種活動。我們來的真是時候,那一年,正是西方哲學思潮大舉涌入校園的時刻。學校免費發放的課本被我們扔在一邊,幾乎所有的主課都被我們冷落,偏要去那最擁擠不堪的大講堂聽演講。武漢大學有很多非常古老的建筑,每座教學樓都會有一兩處能盛下百人左右的階梯大講堂。幾乎每周,甚至每天都會有來自學校外的知識大家或者比較先知的青年學者在這些地方開辦講座,每一次都座無虛席,有好幾回,我們站在外面的窗臺上,雙手緊緊抓住窗欞,把頭探進教室里。這種姿式要保持一兩個小時,目的是想要知道誰是尼采,誰是弗洛伊德,誰是薩特。 1980年后出生的年輕人從一出生就有機會知道一切,他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這對于他們這一代人是幸福還是不幸,我不能做判斷。但我敢肯定的是,我們這一代人,先前處于極端無知的狀態,突然命運發生變化,考入大學,然后接觸到那么多聞所未聞的東西,那種神奇的感覺,那種夢想終于得到實現的神奇的、興奮無度的感覺,后面的一代人無論如何也難以體會得到。 若要有驚喜,非要將人先置于一個完全無知的境地,否則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當時為什么會掀起西方哲學熱?簡單說是因為新鮮。其實我們從上小學就開始接受哲學教育,物質第一,意識第二;資本家把牛奶倒進海里等等。除了馬恩列斯以外,我們還知道幾個外國人名,比如黑格爾、傅立葉、費爾巴哈,他們全都是馬克思的手下敗將。 這就是1985年武漢大學里我們這些學生的思想背景。這個背景本身使新東西對我們有一種強烈的吸引。還有一些應該交待的背景:武漢大學當時正是教育改革領域上的急先鋒,這里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年輕校長,他叫劉道玉,是位化學教授,他將學時制改為學分制,規定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輔助課程,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是第一遭,當時帶來非常大的震動,劉校長也因此成為全國知名人物,很多人因此認為這座學?梢猿蔀樗麄儌鞑バ轮R、新觀念的橋頭堡。 前面提到的三個人——尼采、弗洛伊德和薩特,以最快捷的方式進入我們這一代人的頭腦中,而薩特最有人緣。 關于這些人我們知道些什么呢?現在不怕坦白,我相信我們那一幫學生直到離開學校對他們都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概念。甚至不知道他們是哪國人,生辰年月,也很少有人看過他們的任何一種著作。當時有一套介紹西方哲學思想的小冊子非常流行,而同學中最權威的人也不過就是通過這些小冊子了解了他們的基本情況而已。這非常管用,因為在平時的思想辯論中,總有人在這些最基本的方面,比如男女,比如國籍,比如年代之類的問題上鬧笑話,甚至把最想引用的那句名言也安錯人。每當這個時候,權威的同學站出來一較正,自然會起到巨大的震懾作用。 所以,你可以想像我們這些只聽過一些演講便大肆談論薩特的人對他有著多么深重的誤讀,在改革開放剛剛開始的時候,在學校以外,人們對于肆無忌憚談論西方思潮還有相當程度上的恐懼,市面上也很少有這些方面的書籍。但是誤讀也不僅僅來自于知識和資料的匱乏,更重要的是,依我現在的回想,那其中有很多故意的成分。 “少廢話,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存在即合理”的前面加上一句“少廢話”,幾乎成了定式。由此你就能知道,這樣使用薩特的心理背景中有多少叛逆的成分在其中。 我記得當時北京來的一位青年學者在教三階梯教室里講薩特,一上來他就講到存在與虛無,于是他得到了一片噓聲,什么存在先于本質,多少年來,我們早就讓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弄煩了,我們以為哲學說到家就這么一點東西,比陳景潤研究的一加一要簡單得多。說到家,我們根本就不想再聽到關于這個問題的任何教誨。那位演講人于是開始講授存在主義的具體主張,講到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道德和靈魂。說人可以不遵守那些約束人的舊道德,舊規矩,說人要自由地生存,不能什么東西都事先規定好了,然后像機器人一樣地生活,他得到了夾帶著歡呼聲的長久的掌聲。受到這掌聲和歡呼的鼓舞,他大聲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就是薩特的主張,一切要消滅合理存在的主張,都是不對的,是應該受到批判的!”這一次掌聲比暴風雨還要強烈。 然后他講到薩特拒絕接受諾貝爾文學獎,聽者的崇拜之情達到頂峰。我們可以看到演講者已是滿臉通紅,仿佛渾身熱血都在沸騰,然后他又講到與薩特相戀一生的那個女人,講到他們之間契約式的婚姻,說到他們之間約定互相給予自由,可以各自擁有情人,講到這段,所有聽眾都已呆若木雞。 薩特先生好像從一開始出現就站到我們心里的某一角落,他參與我們的談話,成為我們的一種性格。1985年,遙遠的薩特先生來到武漢大學的學生中間,好像沒有人知道他剛剛死去。 在美麗的櫻花大道之下,在那片林中草地上,我們或者躺著,或者坐在石凳上,或白天或夜晚,很長一段時間之內,薩特就在我們中間參與著對話,幾乎所有的話題都有他的參與,無論是數學還是文學,無論是歷史還是新聞,以及當時我們最熱衷談論的西方選舉和中國官倒,我們總要引用薩特的話來展開。當然,最令我們感到幸福的一件事,就是可以借助他的幫助,來吸引那個你最想要吸引的女生。在一年四季迷人的香氣里,薩特這個名字就像是一種迷魂藥,使不同性別的兩個對話人之間很快進入一種撲朔迷離的環境,周遭的一切有如炎炎烈日之下的景物幻化起來。這時候,你可以聞到一種奇異的味道,然后你的愛情便開始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