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國際慣例說事 銀行生病為何讓百姓埋單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1日 09:38 文匯報 | ||||||||
文/黃庭鈞 在有關國內商業銀行的印象中,銀行無論是“大病”還是“小病”,很多時候都是讓咱老百姓掏腰包埋單。不過,這一次銀行治“病”是直接讓咱老百姓從腰包里拿錢了。這就是7月1日一些銀行開始推行的小額賬戶收費和借記卡收費。
近年來,拿國際慣例說事儼然成了“國內慣例”,國外市場經濟發展畢竟走在我們前面,因此找點國外的例子來佐證自己,不是難事,也無可厚非。拿小額賬戶收費來說,匯豐銀行在香港的確是這樣干的;花旗銀行在它的母國是否也這樣咱不知道,但它在我國有限的經營地域內確是對存款賬戶設置了一個較高的門檻。但是,人家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的經營和風險管理、成本控制和服務效率都是一流的,值得我國銀行業學習、借鑒的地方又豈止“小額賬戶收費”這一點?在學習和借鑒國外經驗上,我國的銀行業是不是有點“取舍隨我定”的味道? 至于堅持通過市場化手段,提高銀行服務能力,促進科學理財,節約資源,降低成本,最終是為廣大客戶提供更為高效優質的服務,達到社會、銀行、個人三方的共贏,從國內商業銀行過去的種種表現來看,這些都可以視為銀行方面站在自身角度,充滿良好愿望的一廂情愿的說辭。尤其是“為廣大客戶提供更為高效優質的服務”一說,更不足為訓。 據銀行內部人士透露,對銀行而言,管理一個幾百元賬戶的成本,與管理一個百萬元賬戶的成本大體相當,但就二者的收益而言,則是天壤之別。如果這個說法成立,那么成本就不是什么大問題,而且也不是今天才冒出來的問題。節省和降低成本作為收費的理由,并不充分。一個明顯的道理是,銀行在任何時候都需要考慮節省和降低成本,其手段也肯定不能靠向“窮客戶”收費! 其實,無論是借記卡收年費,還是小額賬戶收管理費,都是銀行如今意識到自己在這些方面“病”了。病了當然就要治,也就是要整頓借記卡市場和存款賬戶。于是,一些銀行想出了“自己生病、上帝掏錢”的“高招”。 但是,問題是,銀行的這些“病”是怎么得上的?能讓咱老百姓支付治“病”的錢嗎?(據新華社上海6月30日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