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匯率爭吵中莫讓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歷史重演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7日 19:06 新世紀周刊 | ||||||||
在中美就人民幣匯率引發的爭吵中,人們的眼睛總是盯著中國。美國的態度是,如果中國不浮動人民幣匯率,美國就應向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征收27.5%的關稅。但艾奧瓦州共和黨議員查爾斯-格拉斯利不支持這種做法,他認為這會導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那樣的結局。 《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是1930年的事了。當時,美國國會通過這個法案把對進口
格拉斯利說:“如果一個國家不愿按你說的方式辦事,你就給人家的貨物征收27.5%的關稅,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也是這么做的,但最終卻引發經濟大蕭條……保護主義由美國發起,但最終不會止于美國。因此,我們必須尋求別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中國的不妥協姿態可能不是因為固執,而是出于對其潛在經濟狀況的真切擔心。中國銀行的壞賬很多,消費者的信譽也是一個問題。如果金融體系還沒有成熟,中國就不會去碰人民幣匯率。所以,美國用高關稅來威脅中國是不會有結果的。把貿易制裁和人民幣匯率掛鉤,將引發美國人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如今,世界經濟聯系緊密。美國需要中國的低價貨物,中國也需要美國的市場。破壞這種聯系對誰都不好,如果美國和中國的商業關系出現問題,無論從收入還是人力資源上講,美國公司都將遭遇重大威脅。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