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法人治理問題的實質是制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3日 13:59 上海國資 | ||||||||
國企改制應綜合考慮各投資者入股動機、公司改制設立的目標,在形成合理制衡的股權結構基礎上確定恰當的股權比例 李志強/文 企業或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既是一個法學課題,也是一個經濟學課題。企業法人治理結
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產生于現代公司的產權結構安排。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股東所有權、法人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各自分離所形成的企業產權結構,使以利益制衡為基礎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構架成為必要。優化國有企業股權結構是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關鍵。其次,從委托代理理論來看,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核心是建立解決企業內部各種代理問題的機制。 “制衡”機制如何建立 國有企業改制成為股東多元化的公司制企業法人,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改制設立的公司股權比例的分配事宜。 對于股權比例的分配與設置,應綜合考慮各投資者入股動機、公司改制設立的目標,在形成合理制衡的股權結構基礎上確定恰當的股權比例,關鍵要看所有股東在投資回報、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預期能否通過一定比例的出資額得以實現。投資者對所出資企業可能形成"控制"、"共同控制"與"重大影響"等幾種情形,其判斷標準與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控制 控制是指有權決定一個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并能據以從該企業的經營活動中獲取利益。控制的方式主要有:投資者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50%以上的股權(表決權資本);投資者雖然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50%或以下的股權,但通過其他多種安排使其具有實質控制權。 共同控制 共同控制,是指按合同約定對某項經濟活動所共有的控制,其僅指共同控制實體,不包括共同控制經營、共同控制財產等。共同控制實體,是指由兩個或多個企業共同投資建立的實體,該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和經營政策必須由投資雙方或若干方共同決定。 重大影響 重大影響,是指對一個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有參與決策的權力,但并不決定這些政策。當投資企業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20%或以上至50%的股權時,一般認為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此外,雖然投資企業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20%以下的股權,但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也應確認為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 一是在被投資單位的董事會或類似的權力機構中派有代表,并享有相應的實質性的參與決策權。 二是參與被投資單位的政策制定過程,在制定政策過程中可以為其自身利益提出建議和意見。 三是向被投資單位派出管理人員,管理人員有權力并負責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和經營活動。 四是依賴投資企業的技術資料。被投資單位的生產經營需要依賴對方的技術或技術資料,表明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 五是其他能足以證明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的情形。 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 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是指除上述三種類型以外的情況。 必須指出的是,根據資本多數原則,《公司法》將持有公司50%以上或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在股東會上審議通過的決議看作是公司的決議,這類決議對公司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 如根據我國公司法第106條,公司股東會就公司的合并或分立等重大事項作出決議,僅需要出席會議的三分之二有表決權的股東同意即可,即便公司小股東不同意該種事項的變更,小股東也無其他可以行使權利救濟的方式。同樣,根據我國公司法第107條,公司章程的變更也僅僅要求出席公司股東會會議的三分之二有表決權的股東同意即可。 在大股東審議通過相關決議后,公司小股東應當遵守公司大股東所通過的決議,不得對公司大股東通過的決議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宣告公司大股東的決議無效或撤消公司大股東的決議。 實際上,小股東對大股東決議的服從,應以大股東的決議沒有動搖公司的基本利益(如法人財產的完整權)為前提,如果大股東的決議嚴重侵犯了公司的基本利益,違背了小股東對公司所具有的合理期待,則公司法應當對那些反對公司大股東決議的小股東提供法律救濟,責令公司以公平合理的價格購買小股東的股份。這就是公司小股東所享有的股份救濟權,但我國公司法沒有對此種權利作出明確的規定。 現實情況中,在股東會議上,中小股東的意志往往被控股股東的意志所左右。控股股東一旦濫用資本多數原則,必定會操縱股東實現其不正當利益,直接侵害中小股東利益。因此,法律賦予持異議股東以股份救濟權,就是為了平衡大股東與小股東之間的利益。在現行法律未提供保護小股東利益的有效途徑時,謀求股東股權的制衡就成為股東所有權利益保護的客觀需要。 國企治理結構四大問題 第一大問題,股權過于集中。 股權的過于集中往往導致公司治理結構建設不能有效推進, “一股獨大”容易引致“一股獨霸”,股權上的 “一股獨大”又會引致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機構中形成“內部人”控制的網絡,進一步扭曲公司的內在機制。因此,要規范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首先必須改變"一股獨大"的現狀。 第二大問題,內部人控制。 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如果缺乏有效率的公司治理機制,就容易產生代理人(經營者)違背、侵犯委托人(所有者)利益的問題,即"內部人控制"問題。 由于國有企業的股權結構中國有股比重較大,加之國有產權虛置、國有股持股主體行政化,國有企業中"內部人控制"的現象比較普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董事會成員的構成中內部董事的比例大。 二是高層人員的兼職,如董事長兼任總經理的現象嚴重。 第三大問題,監事會監督機能缺位。 目前,國有企業監事會并沒有起到應有的監督作用,與立法設計所期望的作用相去甚遠,表現在監事會權力虛置,監事會職工監事人數由公司章程分配,章程是股東會制定的,職工能委派多少名監事進入監事會最終由股東決定,法律并未賦予監事有效的監督手段和措施。 其次,《公司法》規定,監事會有權檢查公司財務,有權對董事、經理執行職務時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行為予以監督。監事會行使這兩項職權往往需要借助會計師、律師等專業人員的協助,而法律并沒有明確規定監事會可以聘請律師、會計師的權利,也沒有規定監事會聘請專業人員協助的費用由誰承擔,這就造成監事會行使職權缺乏物質保障。 再次,我國國有企業監事會的監事大多數來自公司內部,其薪金、職位等基本上都由管理層決定,造成監事會無法承擔對公司管理層的監督職責。絕大多數監事會成員受教育程度低于董事會成員,缺乏法律、財務、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和素養,對于董事、經理的經營失誤和背信行為,監事難以判別和應對。 最后,對監事會成員缺乏應有的激勵機制,使得監事不會真正履行監督職能。在大多數的公司中,監事并不領取較高的報酬,股權激勵計劃不針對監督職能,監事的報酬和申領監督費用的控制權掌握在經理層手中。在這種情況下,無法期望監事能實施有效的監督。 第四大問題,缺乏積極、長期有效的激勵機制。 一方面,在國有股東缺位的條件下,沒有形成對經理層的股權約束,另一方面,企業經理人員特別是受托經營國有資本的高級經理人員,由于沒有持有相應的公司股權,其利益不能通過透明的機制來保證,使其能夠追求自身價值最大化,在有利益沖突的情況下,往往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決策,為自己謀取私利,損害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公司業績的好壞更大程度上依賴于經理人員道德素質的高低,存在巨大的道德風險。 另一種傾向是國企經營管理者普遍存在“投資饑渴癥”,由于沒有個人投資風險,不承擔投資失誤的責任,他們往往依個人偏好或興趣進行投資,這必然影響到公司和股東的利益。 完善治理結構需要注意幾個方面 第一,股權多元化不是優化公司治理結構的充分條件。 提高公司治理結構有效性的必要方式是降低國有股權集中度,但股權結構的優化只是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的前提條件,不是優化公司治理結構的充分條件。近年來個別民營企業及集體企業通過資產重組的方式進入了國有企業,這盡管改變了國有企業股份集中在國有股東手里的局面,但這些民營或集體企業在獲得了國企的控制權后,并不真正著力于改善公司治理結構,而是將國企作為大股東"圈錢"的工具。這些事實說明,除了改善股權結構外,要真正建立起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制度,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第二,應建立累積投票制度。 累積投票權是指股東的投票表決權,股東所持的每一股份都擁有與當選的董事和董事總人數相等的投票權,股東既可以將所有的投票權集中選舉一人,亦可分散選舉數人,董事的當選按得票之多少決定。 累積投票制是為保護中小股東權益而誕生的,它的推行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代表中小股東利益的人選入選董事會,部分地解決大股東控制董事會的問題,擁有公司少數股份的股東也能參與公司的經營和監督,其缺點是容易造成少數派股東與大股東因經營理念不同產生沖突。 第三,大股東必須做到幾個“不”。 控股股東不得利用資產重組等方式損害公司和其他股東的合法權益,不得利用其特殊地位謀取額外的利益。控股股東對其所控股的國有企業,不得利用資產重組等方式損害企業和其他股東的合法權益,不得利用其特殊地位謀取額外的利益。控股股東不得直接或間接干預公司的決策及依法開展的生產經營活動,損害公司及其他股東的權益。控股股東對公司董事、監事候選人的提名,應嚴格遵循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控股股東不得對股東會人事選舉決議和董事會人事聘任決議履行任何批準手續;不得越過股東會、董事會任免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 控股股東與公司應實行人員、資產、財務分開,機構、業務獨立,各自獨立核算、獨立承擔責任和風險。 第四,應完善董事會的議事規則。 首先,董事會由董事長召集。董事長、三分之一以上董事、一名獨立董事、監事、經理可提議召開臨時董事會議,如董事長拒絕召集,可自行召集。 其次,國有企業董事會會議應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董事會應事先提供足夠的資料,包括會議議題的相關背景材料和有助于董事理解公司業務進展的信息和數據。當2名或2名以上獨立董事認為資料不充分或論證不明確時,可聯名以書面形式向董事會提出延期召開董事會會議或延期審議該事項,董事會應予以采納。 再次,董事應親自出席董事會,因故不能出席董事會,不得轉讓其表決權,可以書面委托其他董事代為出席,但要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最后,未經法定程度形成經董事簽字的書面決議,不具有董事會決定的法定效力。 第五,應強化監事會的功能。 首先,應擴充監事會的權力,重塑公司的監督權力中心。我國公司法主要賦予了監事會對董事、經理違法違章和損害公司利益行為的監督權,這些都是消極的監督權,缺少積極方面的職權賦予。因此,為重塑監事會在公司的監督權力中心地位,可從以下方面嘗試擴充監事會的權力:將部分董事的提名權交給監事會;監事會可代表公司起訴違法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財務報告由董事會編制后交監事會審核并由監事會提交股東會審議;監事會享有召集臨時股東會的權力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