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培養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創意讓人大倒胃口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3日 12:41 信息時報

  “教育部人才發展辦公室官員表示希望能在長江學者中培養出諾貝爾獎獲得者”(《新京報》6月22日),這個表態充分迎合了國人對諾貝爾獎的熱切期望心理,急國人之所急,想國人之所想,不支持實在說不過去。他描述的這個進軍諾貝爾獎的“路線圖”能否“培養”出諾貝爾獎獲得者尚未可知,但這個創意倒絕對可以去競逐諾貝爾獎——當然,是哈佛大學頒發的那個。

  “培養”二字盡顯某些官員計劃體制的僵化思維,讓人大倒胃口。“教育產業化”已經讓學生家長叫苦不迭,“教育競技化”則害苦了孩子,而按照這種“培養”邏輯,下一個要折騰的就是學者了。您老真以為找幾個“種子選手”下個指標、定個題目、簽個軍令狀,諾貝爾獎得主就可以像工廠的流水線一樣制造出來了?

  看來這位官員實在健忘,就在今年4月份,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齊聚上海做學術報告時,曾說過這么一番意味深長的話:“為得諾貝爾獎而工作,不僅很困難,而且非常危險。”如果學者搞科研的目的不是出于興趣,而是瞄準獎項,屈從于計劃安排,必然的結果是學術上出不了成果,與諾貝爾獎的距離只能是越來越遠。

  如果這位官員看了這條新聞——“河北東光縣條件最好的小學只招收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子女引爭議”(《燕趙都市報》6月22日)——恐怕就不會這么輕易地表態了。能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的出現是需要寶塔式的結構的,這塔底就是我們的基礎教育,當這種塔底還存在“教育歧視”和“官本位”等各種各樣的問題時,又怎能奢望它支撐起這么一個宏大的“路線圖”?退一步說,就算拿了諾貝爾獎,除了能往自己臉上貼金的虛名,我們的創新能力和創造力也必然會因此進步嗎?所以先做好您的本職工作吧,別再說這些外行的話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諾貝爾獎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頭文字D
頭文字D精彩呈現
瘋狂青蛙
瘋狂青蛙瘋狂無限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