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扶貧是否靠得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3日 08:09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作者 西蒙-倫敦(Simon London) 通用電氣公司宣布將對環保技術投入巨資后的那個月,實在是閱讀《十字路口的資本主義》的最佳時間。這家老牌工業集團認為,從提高燃料效能和環保的產品中能夠獲得巨大利潤。
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康奈爾大學約翰遜管理學院研究可持續發展跨國企業的教授斯圖爾特·哈特一直在懇請企業能夠嚴肅關注這項事業。1997年,他撰寫了《綠色之外:可持續發展世界的策略》,這是《哈佛商業評論》刊登的一篇頗具影響力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告誡公司的總裁們,除了清理煙囪之外,他們還應該做更多的事情。 他認為,如果跨國公司研發的產品和服務能夠促進可持續增長,例如幫助縮小貧富國家之間的差距,那么經濟將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 全球經濟體系亟需改革 但是,如何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哈佛商業評論》2002年發表的《金字塔底部的財富》給出了答案。這篇文章由哈特與CK·普拉哈拉德合著,普拉哈拉德是一位戰略大師,也是哈特的導師。 去年,普拉哈拉德教授出版同名書籍,詳述了對該問題的見解。而《十字路口的資本主義》這本書,讓哈特教授有機會對該問題進行全面闡述。 這兩位作者都不同意通用電氣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杰夫·伊梅爾特的觀點。伊梅爾特認為,對可持續發展技術投資是有利可圖的業務。哈特教授認為,這方面涉及的問題比盈利大得多:“如果不改變大方向的話,全球化和跨國企業的未來將越來越黯淡。” 不過,支持這一主張的理由并不新鮮:富有國家和貧窮國家之間不斷加深的隔閡;日益加劇的政治動蕩跡象;自然資源的損耗;全球互相依賴的提示,如艾滋病和埃博拉病毒。 但是,一些評論家懷疑,全球經濟體系能否針對解決這些問題的需要進行改革,而哈特教授對此持樂觀態度。 他看到了私營部門所引導的發展道路的潛力。這種發展可以產生盈利性業務,同時也可以“提高世界上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尊重文化的多樣化,保存這個行業的生態完整”。 上段中的觀點有一個明顯的漏洞:利潤驅動的發展,無法幫助那些極度貧窮的人。例如,勉強生存的農民,沒有收入來買最基本的產品。他們實際上被排除在市場經濟之外。 公平地講,哈特教授不主張拋棄由政府主導的現有援助和發展體系。實際上,他相信那些尋求新客戶和新機遇并渴望盈利的公司,能夠對現有體系構成補充。 跨國公司何以迎接挑戰 問題是,多數跨國公司難以迎接挑戰。找出發展中國家經濟體的潛在商機是一回事,具備意愿和專門技術以利用這些機會則是另一回事。 然而,對于遙遠的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又有多少跨國公司能夠發現其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呢? 有多少跨國公司具備合適的商業模式,能夠在這些市場以適當的價格供應合適的產品和服務? 通用電氣所面臨的挑戰,即為現有產品開發節能且低排放量的款式,相比之下就比較簡單了。 哈特教授認為,正確的起步方式是與未來客戶開展積極交流。這意味著,不但要了解當地的市場情況,也要了解當地的文化、態度和抱負。 除透明化之外,公司需要向“激進互動”邁進,這個難聽的短語意思是:愿意接觸并向那些有不同世界觀的人學習。 對于那些只關注完成季度指標的管理人員,這種開闊眼界的做法并沒有吸引力,短期機會更容易吸引他們。因此,領導和方向必須來自高層。 如果您讀過大量的商業書籍,哈特教授的某些案例研究似乎顯得有些過時。 盡管如此,還有許多東西值得敬佩。200頁紙很難解決世界問題,但是它們足以概述管理挑戰的性質。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