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背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2日 10:28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就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持續走低之際,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卻延續了高位企穩的態勢。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PPI同比上漲5.9%,略高于4月的5.8%和3月的5.6%,而同期的CPI為1.8%。 PPI增速曾在去年10月份創下8.4%這一近9年來的新高,隨后連續4個月出現回落,直至今年2月份的5.4%,后又經過連續3個月上漲至5月份的5.9%。而2005年4、5兩月的月度CPI已
那么,PPI離CPI到底有多遠?這種走勢會對我國經濟產生什么影響? 一般來說,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的變動是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則是滯后指標。問題在于,先行指標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的上漲并沒有完全拉動滯后指標消費價格指數的快速上漲,兩者之間的因果傳導鏈條發生斷裂。 按照經濟學的定義,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會導致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其背后隱藏著“成本加成”的定價方法,即企業根據自己的生產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潤率來確定自己產品的價格。然而,這樣的定價策略并不適合于競爭性的市場體制。在最終產品市場的需求一定,而且有大量的產品從工廠生產出來的時候,企業要想漲價,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商品供大于求的關系決定了物價難以有大的上漲。目前,我國消費品市場總體上仍供過于求。據商務部調查顯示,2005年上半年的600種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26.8%,供過于求的商品占73.2%。產能過剩,供過于求,市場競爭過于激烈,使得廠家不得不通過零售商自動消化掉一大部分。因此,在PPI向CPI傳導過程中,由于過剩生產能力比較多,這種傳導的有效性必然會受到影響。上游產品價格的上漲可能完全由下游產業生存狀況的惡化來消化。正是這種供求關系影響,才會出現2004年中國的原材料價格指數增長在10%以上,而扣除糧食價格影響之后的核心通貨膨脹率只不過0.6%,CPI與PPI極度背離的局面。更有甚者,家庭耐用消費品、通訊設備、服裝等許多產品的價格指數還是負的。 值得市場關注的是,在國內鋼材需求下降的同時,上游的鋼鐵行業仍在擴大產能。據統計,今年中國鋼鐵產量將達3.35億噸左右,比上年增長22%。今年將有近3000萬噸的新產能投產。雖然物價上漲的效應目前還沒有得到充分體現,但有跡象顯示中下游制造業的利潤已受到擠壓,以水泥行業為例,由于國內需求下降、原材料成本上漲,過去一年,國內的5700家水泥生產商中有1900家實施了減產或停產。摩根大通最近的一份報告稱,很多行業都有這樣的趨勢。 這種相背離的走勢給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帶來了風險。如果生產出來的產品無法轉化為最終消費,也就是生產資料價格可能無法帶動消費價格上漲,未來經濟就會出現大量過剩生產能力,生產資料價格指數萎縮,通貨緊縮風險顯現;相反,如果生產出來的產品能夠很快轉化為最終消費,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就會引起消費價格水平大幅上漲,可能導致通貨膨脹,會給我國經濟運行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這也是今年價格調控工作中應密切關注的問題。 有專家指出,這種負面影響,一是助長盲目投資,加劇國內能源、交通等資源供給"瓶頸"。由于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刺激了大量資金盲目投入,2004年,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其他采礦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等行業投資在上年大幅增長的基礎上再度大幅增加,這一方面使得生產能力過度膨脹,為今后的生產過剩留下隱患;另一方面,還刺激小鋼材、小水泥等死灰復燃,不利于生產結構調整和市場秩序治理。同時,生產能力的不斷擴大,還加劇了煤電油運的供給壓力。 二是加大下游行業負擔。隨著原油、煤炭等能源以及鋼材、有色金屬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給相關下游行業帶來了較大的負擔。特別是2004年原油、煤炭等能源價格持續走高,推動了與之相關的行業成本不斷上升。機械制造業、化學原料機化學制品制造業等相關產業均出現生產經營成本增加、產品產量增勢回落、利潤減少等現象,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必將影響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三是增加價格總水平上漲的壓力。依據以往的經驗,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帶動居民消費價格的上揚,滯后期一般在6個月左右。但當前由于最終消費不足、下游行業競爭激烈等因素,一些下游企業只能通過技術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壓縮自身的利潤空間等手段消化一部分上游產品的漲價影響,使得上游生產資料價格向下游傳導的時間明顯延長,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對居民消費價格的影響尚未充分顯現。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生產資料出廠價格持續上漲14個月后,從2004年1月份開始,生活資料的出廠價格已經由負轉正,并呈現持續上漲態勢,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必將向居民消費價格傳導下去,且將加大價格總水平上漲的壓力。 對于PPI與CPI之間的背離現象,我們必須給予高度的關注。事實上,我們注意到,引起CPI同比上漲回落的主因是食品價格的持續回落,糧價的持續下降,導致了食品價格延續了下降的趨勢。但是,目前食品價格下降的空間已非常狹窄。相反,被壓抑的核心CPI上漲壓力卻非常顯著。這很難不被認為,是PPI向CPI傳導的結果。這一結果如不加以控制,就必然導致通貨膨脹。換句話說,目前我們仍然承受著相當大的通貨膨脹壓力。 同時,PPI向CPI傳導受阻,也未必全是壞事。這同時也是一個契機。激烈的競爭,勢必會對企業形成巨大的壓力。壓力之下,將促使企業優化企業組織結構,通過重組調整使資本向相關行業和領域集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一方面調整生產能力,通過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同時減少管理層次,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增加科技含量,促進產品更新換代,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這是企業降低成本參與市場競爭的惟一辦法,也是我們調整經濟結構所期待的結果。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