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怪現狀相隨 大學生就業怎么會不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1日 23:21 《時代信報》 | ||||||||
中國經濟在高速發展,但有三大怪現象前后相隨。 第一怪是股市,通常人們喜歡稱它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可中國股市卻總是呈相反走向;另一怪是企業,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雖然融入市場經濟多年,并沒有隨之變得強大;由于有了前面兩怪,于是便誕生了第三怪:經濟增長對大學生就業的推動作用竟在明顯下降。
國家統計局曾經有一個測算,20世紀80年代,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可增加240萬個就業崗位;20世紀90年代以來,只能增加70萬個。問題的關鍵在于,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在大比例上升,2001年為115萬,2002年為145萬,2003年為212萬,2004年為280萬,2005年將為338萬。 通過這組數據,凸現在我們面前的是,自2000年以來,經濟發展得越快,大學生就業的難度似乎反而越高。 根據《重慶商報》6月17日的一篇報道稱,截至5月初,重慶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僅為40%左右。而在人才市場上,今年大學生專場招聘會驟減。我市幾大主流人才市場針對應屆畢業生的招聘會只有2場,還不到去年的三分之一。 經濟增長的高速度,為何沒有帶來與之相匹配的就業增長速度? 這不是個簡單的問題。但筆者發現,如果將三個怪現象聯系到一起來分析,也許就會豁然開朗。 和就業有關的,主要有三個不同的市場:與勞動力需求有關的廠商市場,與勞動力供給者有關的勞動力市場,有效地連接上述兩個市場的金融資本市場。正是這三個市場本身及互相聯系機制的結構性出現問題,導致我國經濟增長不能相應帶動就業的快速增長。 其中的關鍵是連接紐帶金融資本市場。 毫無疑問,就業難的主要癥結在于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不足。而這個需求方主要是中小企業。國家發改委的最新統計數據表明,我國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5.6%,提供了我國75%以上的就業崗位。 然而,中小企業和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幾乎被割裂開來。中小企業要想從金融市場融資,那比大學生就業艱難得多。這樣的局面不僅令中小企業融資難,更重要的是,金融市場不能有效引導企業資本自由流動,使得企業之間的風險配置扭曲,最終大大抑制其發展,進而導致它們對勞動力需求的日漸不足,大學生就業日漸艱難。 國有企業就不一樣了。它們不僅能夠輕而易舉地獲得銀行的貸款,而且是股市的主導力量。換句話說,我們的股市就是國有企業的股市,股市經濟是國有企業的經濟。但民營經濟等多種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越來越重的比例,且呈現出極大活力。因此,股市當然不能代表中國經濟迅速向上發展的走向,它們之間呈現反相關也在情理之中。 雖然這樣,金融市場還是在不斷向國有企業傾斜。前不久央行對券商的再貸款,匯金公司對銀河證券的注資重組,都足以證明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結合越發緊密。 但這樣做的最終結果只會讓就業難的癥結變得愈加嚴重。有競爭力、需要資本的企業得不到錢,一些低效的國有企業(并非特指幾家獲得資金的券商)能得到金融資本市場的輸血。股市因此一天比一天糟糕,中小企業整體上不能發展壯大,吸納就業的最主要渠道得不到拓寬,三大怪現象于是愈演愈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