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醫療市場化被否定的啟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1日 09:53 珠江晚報 | ||||||||
衛生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劉新明在醫院與醫藥企業峰會上指出,當前醫療服務市場上出現的“看病貴”、“看病難”等現象,根源在于我國醫療服務的社會公平性差、醫療資源配置效率低。劉新明說,要解決這兩個難題,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讓醫療體制改革走市場化的道路。這是衛生部首次站出來否認“市場化道路”。(見6月20日《中國青年報》) 這則新聞讓筆者想起了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在不久前表示,絕對不能把教育產業化,
一個有能力與有效率的政府,無論是對于經濟的發展還是社會的進步都是不可缺少的。政府只有有效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才能得到公眾的信任和擁護。從公共管理角度講,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是政府進入市場機制的惟一正當理由。公共政府存在的基礎是“彌補市場失靈”,既然是彌補,那么政府的職能就是——市場缺什么,政府補什么。市場缺少公共產品,政府就要提供公共產品,市場缺少公正,政府就要補公正。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面臨著許多社會問題,貧困以及收入差距影響社會穩定、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明顯滯后、失業問題日漸突出,這導致相當比例的人群感到就業不安全,收入不安全,養老不安全,社會不安全。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政府就必須提供就業安全、收入安全、養老安全、健康安全、社會安全等最基本的公共產品。 筆者以為,這是教育部、衛生部否定市場化道路所透露信息的最大價值所在。 朱四倍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