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際經濟金融摩擦 中國要做好充分準備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0日 12:04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最近一兩年,中國在對外經濟交往中,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糾紛與摩擦。其中涉及到彩色電視機、打火機、鞋類產品,等等;最近則是中美及中國與歐盟之間的紡織品貿易糾紛,還有美國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和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等等。這一系列問題已經引起了國人的廣泛關注,同時,也需要我們認真研究、認真對待。 一、中國經濟的較快發展,正在打破舊有的世界經濟格局,然而新秩序的建立將需要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正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經濟和貿易大國,中國的經濟與對外貿易的發展,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國在促進地區經濟增長、通過互惠互利的貿易活動給各國帶來益處的同時,也同一些國家和地區產生了經貿摩擦。“叢林法則”是一個很形象的比喻。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展,各國和地區之間除了經貿合作、共謀發展之外,還面臨著激烈的競爭。 我國在這個競爭過程中將首當其沖。如果是一個較小的國家,即使其對外經濟貿易發展較快,對世界各國經濟、利益格局產生的影響有限,因此,不會形成太多的經濟貿易摩擦。中國則完全不同。由于中國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在世界經濟和貿易中所占份額越來越大,對世界經貿格局、對各國和地區經貿利益的影響就成為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面對這種局面,有關國家和地區一方面盡力爭取在與中國的經貿交往中獲取最大利益,另一方面又在盡量壓縮中國的利益,總想改變“雙贏”原則。尤其是美國這樣的國家,其核心利益就是保持世界惟一超級大國的地位。對于任何有發展潛力的較大國家,美國都要進行限制和打壓,對中國這樣發展潛力比較大的國家,尤其會“特別關照”。目前中國的經濟結構,勞動密集型產業占了很大比重。在這種情況下,競爭就已經開始。可以想見,隨著中國產業的逐步升級,這種競爭與合作,“單贏與雙贏”之間的紛爭,很可能會持續很長的時間,甚至會貫穿于中國經濟由“脫貧”而“小康”,由“小康”而富裕的全過程。因此,對這種中外之間經貿摩擦的必然性、長期性,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并在此基礎上,爭取我們的各項權益,確保我國經濟能夠持續、健康、較快發展。 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化解國際間的經貿爭端,要有更加積極、主動的精神,要有超前意識,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全方位做好充分、細致的工作 既然國際間的經貿爭端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將長期存在,你不找他,他也會來找你,想躲也躲不掉。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我們具有超前意識,加強前瞻性研究,積極主動應對各方面的挑戰。 1、進一步加快產業升級進程,這是我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任務。科技強國,這是世界主要經濟大國的成功之路,中國經濟要躍上新的臺階,要保持長期、穩定發展,要做到對國際經貿摩擦應付自如,必須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要盡快提高國民經濟的科技含量,要多出專利成果、專利產品。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拿大型民用客機來說,現在世界上除了美國的“波音”,就是歐洲的“空客”,你不想買也得買,而且價格也是賣方決定。其他如美國的計算機產品等,也是這種情況。我國雖然短時間內很難完全達到歐美的水平,但更加努力,力爭多形成一些科技含量高、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和優勢產品。我國現在各層次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在絕對數量上并不比其他科技大國少,現在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數量也非常可觀。關鍵是加強組織領導、創造良好環境,加大和優化人、財、物等各方面的投入,那么,取得更豐碩的成果是可以期待的。 2、在國際經貿談判中,誰更積極,更細致,誰就可以爭取到更多的利益。前幾年我國和其他國家談判加入世貿組織問題時,有關條文就規定得很細致。例如,對外國汽車進入中國市場的關稅問題,每年關稅降低比率,都有很詳細的規定。又如關于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具體到每年開放哪些業務、每年開放哪些城市都有詳細規定,這就保證了有關規定按年份得到落實。反觀中歐之間有關紡織品的貿易協定,只是原則上規定了到2005年歐盟對中國紡織品全面開放市場,但沒有具體規定每年擴大開放和增加進口的比例,結果歐盟對中國紡織品進口問題上,70%的份額都推遲到了最后期限,這也成了本次中歐紡織品貿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如果當時有非常明確、細致的規定,我國的貿易利益就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可能就不會產生這次摩擦,至少力度也會降低。所以說,認真、細致地做好談判工作很重要。 3、大力發展品牌、名牌產品,積極擴大營銷份額。我國為國外加工生產的一種玩具產品,名叫“芭比娃娃”,這種產品每件加工費只有1美元多一點,再加上原材料費1美元多一些,總計成本3美元左右。但在美國市場上零售價是17.5美元,從中可以看出,這種玩具銷售環節的利潤是加工環節的幾倍甚至十幾倍。國際貿易理論認為,研發、設計、品牌和市場營銷是產品的兩個高端,而生產加工只是整個過程的低端。由此來看,我國要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發展,就必須占領兩個高端市場。 三、認真研究日元大幅升值和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解決任何國際經濟貿易摩擦,都要考慮我國金融系統與國民經濟的承受能力,堅持靈活性與原則性的統一,確保我國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 我國當前面對的國際間經濟貿易摩擦,主要有兩類,一類表現在諸如家用電器、紡織品等一般貿易方面,這類摩擦涉及面不算太大,如果處理得當,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也局限在較小的范圍內。另一類涉及人民幣匯率問題。包括要求我國盡快實行浮動匯率制度,以及要求人民幣盡快升值。這是更為重要、更為關鍵的問題。對這方面問題需要認真研究,謹慎處理。如果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貿然行事,就有可能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會中斷我國的經濟發展進程。在這個問題上認真研究日本和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形成原因及其影響,總結其經驗教訓,對于我們來說是完全必要的。 日本經濟在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發展迅速,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最高峰時,日本的年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相當于美國的70%。日本的經濟發展引起了美國和其他一些西歐大國的不安。這些國家聯合起來向日本施壓,要求日元升值,并于1985年9月與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其后,日元開始升值。1985年是240日元兌1美元,1992年年初升到122日元兌1美元,1995年4月,日元升到創紀錄的79.75日元兌1美元的高位。房地產泡沫再加上日元過快升值,導致日本產品出口競爭力下降,外匯儲備減少,日本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滑入了調整階段。 1997年,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由于泰國、印尼等國金融體系不健全,抗風險能力差,一有風吹草動,就導致多數東南亞國家金融體系崩潰,經濟遭受重創。再加上國際金融投機資金乘虛而入,大發這些國家的“國難財”,更使東南亞各國經濟雪上加霜。印尼盾兌美元由危機前的3萬多印尼盾兌1美元最低跌到13000印尼盾兌1美元;泰國銖兌美元匯率也下跌了一半以上。1997年危機爆發前,印尼人均GDP800多美元,現在8年過去了,該國人均GDP仍然還是800多美元。泰國情況更慘,危機之前泰國人均GDP已經達到了3000美元,而目前該國人均GDP是2200美元左右。時過8年,仍然沒有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金融危機使東南亞各國和地區經濟大倒退,原來已經接近或實現了“小康”的許多民眾,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回顧當年日本經濟的窘境和東南亞金融危機給有關國家和地區帶來的災難性后果,就是希望我們能引以為鑒,警鐘長鳴,避免重蹈覆轍。 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是堅定不移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促進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我們的態度也是十分積極的。這些態度應當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同。但是在面對人民幣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和人民幣升值的要求時,我們首先應當做好各方面的充分準備。有備才能無患,在這個問題上,態度要積極,步子宜穩妥。 不管是面對國際間的貿易摩擦,還是關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要求,都應當堅持一個原則,這就是必須確保我國經濟長期、穩定、較快的發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