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121文件陜北油田產權之爭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9日 22:10 經濟觀察報

  孫立平/文

  利益博弈時代,顯然不是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突然出現的。在最近幾年中,有幾個重要事件已經預示著利益博弈時代的到來。

  案例1:圍繞121文件的利益博弈

  房地產是近年來中國利益博弈最典型的一個領域,房地產集團也是目前中國發育程度最高的利益群體之一。

  房地產集團最漂亮的一次博弈發生在2003年。當年6月13日央行出臺121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嚴控開發貸款、嚴控土地儲備貸款、嚴防建筑貸款墊資、加強個人住房貸款管理等。對此,有人驚呼:“房地產的冬天來了!

  緊接著,房地產商動作頻頻,各種研討會相繼召開,業內頭面人物紛紛發表講話,而最重要的動作則是在房產商的力推下,工商聯邀請眾多房產商同心協力,寫出一個報告上報國務院。輿論認為,這個舉動促成了國務院18號文件的出臺。該文件確認,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且發展是健康的,并指出,“房地產業關聯度高,帶動力強,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由此,房地產的“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地位得到官方確認?梢哉f,在改革以來的20多年中,一個利益群體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甚至改變政府的一項重要政策,這還是第一次。

  案例2:陜北油田產權之爭

  此案被稱之為“保護私有財產第一案”。1994年4月13日,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和陜西省政府簽訂了《關于開發陜北地區石油資源的協議》(后來被稱為“4·13協議”),從中石油和陜西延長油礦管理局已登記的探礦權、采礦權區塊范圍內,劃出1080平方公里的區域,交由地方市縣組織開發。從此,陜北地方政府開始大規模招商引資。

  1999年7月,原國家經貿委和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國經貿石化1239號文件”,要求陜北當地各縣政府必須依法行政,“堅決停止和糾正允許投資商參與石油開采活動的做法”和“杜絕越權審批石油區塊及井位的行為”。2003年春,陜北地方政府采取“先收井,后清算”的辦法,突然強行收回油田,引起當地的極大反彈。

  投資者們稱,此后的清算過程,也是以政府單方面定價為準,遠遠低于各大小投資者的計算價格,政府支付的回購款,只有他們實際投資的20%。這次事件涉及陜西延安、榆林地區15個縣的上千名“油老板”和數萬農民,他們曾經擁有5500余口油井,價值70億元以上。自2003年以來,他們已經采取了一系列的維權行動,包括司法訴訟、發動輿論聲援、組織座談會、開辦網站等。事件目前仍在進行之中。

  案例3:兩稅合一

  兩稅合一問題近幾年一直在政府部門和學術界中進行醞釀,圍繞這一問題進行的利益博弈也由此而展開。從陣營來看,可以看出,大體是財政部、內資企業和部分專家學者為一方,商務部、外資企業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為另一方。

  2005年1月12日,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公開表示:“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已經迫在眉睫,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不能再拖了。”緊接著,1月16日,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再次重申,兩稅統一時機已經成熟。

  但也幾乎就在同時,2005年1月5日,一份名為《在華投資的跨國公司對新企業所得稅法的若干看法》的報告出臺。這份報告由一家咨詢公司受通用電氣等在華投資時間較長的跨國公司委托,以問卷形式對京、滬54家跨國公司組織的一次關于新企業所得稅法的調研而形成,并向國務院法制辦、財政部、商務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提交。報告提出,希望新的企業所得稅法能夠就現有的優惠政策給予外商投資企業5-10年的過渡期,并且希望中國政府能夠在新企業所得稅法中給出一個“合理的、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所得稅率。這份報告后來被稱之為外資企業的聯合上書。更有人說,這是外國企業聯手要挾政府。而站在反對方的還有商務部。

  在今年的兩會上,數十位政協委員就此單獨或聯名提交數份提案,建議盡快實現“兩稅合一”。2005年3月9日,“兩稅合一”的議案沒能付諸表決!度A爾街日報》對此報道說:“中國將推后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方案,”并認為,“這使外資企業暫時贏得了一場勝利!

  在2005年1月中旬,在跨國公司聯名“上書”國務院的時候,金人慶曾感慨地說:“現在為中資企業說話的人太少了,而為外資企業說話的人太多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頭文字D
頭文字D精彩呈現
父 親 節
送給父親節日禮物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