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率重真不重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4日 16:28 人民網-市場報 | ||||||||
記者 曹林 在近日啟動的“2005關注中國大學生就業”系列活動上,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劉大為對高校提出要求: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要達到73%以上,即不低于去年水平。他表示,這個目標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這條消息被各大網站轉載后立即遭到網友們的“圍攻”,他們紛紛質疑“教育行政部門豈能如此決定‘本應由市場調節’的就業”。
確實,就業率73%這個目標的設立,充分表明了政府部門在就業問題上的干預沖動,可如果政府擁有足夠的市場信息和能力調控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話,當年何必要對就業進行“雙向選擇”的市場化改革,何必要放棄“畢業生包分配”這個充滿父愛關懷的計劃手段?顯然,政府當不了畢業生的就業保姆,才會寄希望于市場。如今教育行政部門越過市場,對高校做出就業率73%的要求,本身就是一種倒退。 其實,政府要做的不是追求“高數據”,而是追求“真數據”。再好看的數字,只要是假的,就對畢業生求職一點幫助都沒有。 我們來看看這樣一個問題,到底是誰最希望就業率數據高———不是“追求政績”的教育行政部門,而是“追求考生”的高校!就業率高了,代表學校的教學水平越好,考生才會踴躍報考,這也關系到校領導頭上的烏紗帽,顯然,高校有著一種天然的“高就業率制造沖動”。 在這種沖動下,高校通過努力滿足市場需求、減少擴招規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路徑打造“高就業率”當然好,可很多高校不是這樣努力“打造”,而是費盡心機地“制造”:或是通過勸學生簽假合同,暗示學生找個單位“接收”;或是直接改動數據,欺騙社會和上級;或是將考研學生也同時找個單位掛靠,一個“貢獻”兩個名額;或是鉆就業統計方法的漏洞,大玩數字游戲———造假歪風讓全線凱歌的高校就業率充滿了水分! 這時,如果作為上級的管理部門也在追求“高數據”,那其中必然會充滿“制度性的水分”,社會將成為無助的受愚弄者;只有“真數據”和“高數據”兩種力量的均衡,才能讓就業率保持真正的增長活力。政府就應該規范求“真”,通過統計方法的改進和監督制度的設計追求“真數據”,以免造成傳銷式的層層加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