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創新者有后顧之憂 適宜的制度環境如何建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3日 13:24 深圳商報 | ||||||||
本報評論員 對于創新的口頭支持,在任何時代都不缺乏。但對于創新者而言,最需要的卻是制度性的支持和保障。只有一個適宜創新者生存的制度環境,才能讓創新者無后顧之憂,才能讓創新者遇到困難時得到幫助,才能讓創新者真正得到社會的尊重和推崇。所以,我們只有從制度建設入手,打造我們的創新環境,才能真正將深圳建成創業者和創新者的樂園。
一個適宜創新者生存的制度環境應該如何建立? 首先,我們要通過制度建設,營造一種人人思創新,人人爭創新的社會氛圍,讓創新常態化,讓創新變成大家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深圳,現在多數人還是認為,創新是少數人的事情,或者說,創新是一種自選動作,和我們的日常工作關系不大。可是,當我們放眼世界,那些最具生命力的企業,無一不在創新的常態化上做足功夫。以英特爾公司為例,從公司成立之初,“別擔心,只管去做”就是公司創始人諾伊斯的口頭禪。后來,公司又把鼓勵嘗試風險列為公司文化的六條基本原則之一。公司甚至規定,某些崗位的員工,如果在聘用一年內不犯“合理的錯誤”,就要被解雇。正由于此,英特爾公司創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沒有對手能跟上它創新的步伐。如果沒有這些讓創新常態化的制度,創新就可能變成三分鐘熱度,或是變成少數人的責任。 其次,我們要通過制度建設,讓創新者遭遇逆境和挫折時,能及時得到必要的物質支持。因為創新者不僅需要大家在精神上寬容失敗,更需要在關鍵時候,有人“拉一把”,讓他們避免失敗。在歐美,承擔這種角色的既有以風險投資為代表的社會力量,也有官方直接出面的政府行為。以歐盟為例,他們專門制定了鼓勵創業的歐洲小企業憲章,和為之配套的小企業行動計劃。在美國,從2000年到2002年,納斯達克股市暴跌,創業投資幾乎中止。在這個危機時刻,2003年,美國中小企業管理局投入大約120億美元,給5.2萬家小企業提供貸款。全美科技基金會則撥款370億美元,投放給納米和生物科技的研發和創業公司。近年來,深圳也采取了許多制度性措施打造創新環境。在今年3月舉行的市委工作會議上,市委書記李鴻忠就提出,我們要給那些真正的創業者,提供一定數額的保底經費,作為底線保障。一旦這樣的思路落實到制度上,深圳的創業環境將變得更具吸引力。 最后,我們要通過制度建設,對成功的創新者大張旗鼓地進行獎勵,讓他們真正做到名利雙收。獎勵不僅是對當事人的回饋和鼓勵,更是一種社會風氣的再造,當我們把各行各業的創新者尊為英雄,樹成榜樣,捧為明星,就會有更多的人受到感召,以創新為榮,主動地投身到創新事業中來。在這方面,深圳有很多成功的做法。以最具技術創新實力的企業華為為例,他們的創新獎勵政策就十分搶眼,他們會向專利獲得者授予“華為發明家”的稱號,會給予相當數量的物質獎勵,會把他們的姓名和成果刻成精致的木牌,懸掛在公司大廳最醒目的地方。同時,深圳市各級政府也建立了一些創新獎勵制度,其中包括最具影響力的深圳市市長獎、深圳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和深圳市技術發明獎。但是,現有的創新獎勵制度多數集中在技術創新領域,而我們提倡的創新,是包括環境創新、體制創新、觀念創新及技術創新等的全方位創新,所以,我們的獎勵制度也應該向范圍更廣、層次更多的方向發展。 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日前發表的“全球創業觀察研究報告”表明,深圳人的創業精神全球排名第10,其創業活動率為11.6%,也就是說,100個深圳人中,11.6人有創業的打算,這個數字,領先美國,也領先香港。面對深圳人如此高漲的創新和創業熱情,如果我們能通過制度建設為他們打造一個安全網、一個推進器,我們這個城市將會插上創新的翅膀,飛得更高、更快、更遠。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