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危機:擠牙膏式的博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3日 02:17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許凱 最近,從中國東部到南部,“雀巢”兩字再次成為響在筆者耳邊頻率很高的字眼———因被檢測出“碘含量超標”,這家自稱讓消費者信賴并放心的,有著130年歷史的跨國企業,在和公眾進行著一場擠牙膏式的“博弈”。
2005年4月下旬,浙江省工商局抽檢發現批次為20040921的雀巢金牌成長3+奶粉碘含量達到191.6微克,超過其產品標簽上標明的上限值41.6微克,浙江省有關部門與雀巢聯系,要求15天內予以答復。5月9日,雀巢表示承認檢測站檢驗結果。 5月25日,浙江省工商局依據法律程序對外公布:雀巢金牌成長3+奶粉為不合格產品。消息一出,舉國震動。隨之,雀巢選擇了回避并抵賴的態度:26日,雀巢明確表示不接受任何媒體采訪;27日發布聲明,稱雀巢金牌成長3+奶粉“是安全的”。 雀巢的聲明,得到公眾和輿論的不滿。6月1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公開指責雀巢公司不能自圓其說,公眾和媒體也對雀巢公司的姿態進行質疑。雀巢遭遇空前信任危機。在這種壓力下,6月5日,雀巢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總裁穆立向消費者道歉,次日宣布問題奶粉只換不退。這一決定,消費者并不認賬,關于雀巢的批評聲見諸報端。強大的公眾壓力下,雀巢表示可以退貨。 在這段只言片語的描述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中的脈絡:雀巢在這場博弈中,選擇了明顯的守勢———隨著公眾質疑的升級,雀巢選擇著自己不同的解決方式,直到最后不得已承諾消費者“可以退貨”。很明顯,不管何種階段選擇何種策略,都貫穿著企業一貫討價還價的邏輯思路:只以利益取向為標準,而置是否安全于不顧。 這一策略,讓記者想起2年前雀巢遭遇的轉基因風波。在那場風波中,雀巢選擇了類似的應付路徑:開始不承認產品含有轉基因,接著公開宣稱轉基因食品安全,并拿到國家農業部一紙批文,稱其產品不在國家要求標識之列,并不違反中國的法律。 或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雀巢選擇“擠牙膏式”的應付策略,并未違反中國的法律,而事實上,雀巢并沒有受到中國任何的法律制裁,也沒有更多的政府部門來指責雀巢的行為。但筆者禁不住想問,為了利益,雀巢難道可以不考慮公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雀巢作為跨國公司,難道就不需要起碼的社會責任感?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