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慶:實行穩健財政政策 落實宏觀調控決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0日 08:34 人民網-人民日報 | ||||||||
——在中宣部等六部委聯合舉辦的形勢報告會上的報告(摘要) 實行穩健(中性)財政政策是宏觀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 從2003年開始,我國經濟走出了通貨緊縮的陰影,經濟增長進入新一輪周期的上升階段,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與此同時,又存在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等問題
黨中央、國務院敏銳地看到了宏觀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從2003年起及時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政策,初步消除了經濟發展中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避免了經濟出現大的波動。但一些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主要是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機制尚不完善、固定資產投資反彈壓力大、能源和運輸瓶頸約束依然突出等。在這種宏觀經濟形勢下,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進一步采取措施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在繼續實行穩健貨幣政策的同時,2005年開始調整財政政策取向,由擴張性的積極財政政策轉向穩健(中性)財政政策。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對宏觀經濟發展形勢的科學判斷和準確把握,是貫徹科學調控觀和加強財政宏觀調控的重要表現。 2004年財政部門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決策的情況 2004年以來,財政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主動服務大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宏觀調控政策,突出從加強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這個薄弱環節和控制部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兩個方面,促進加強宏觀調控,取得了明顯成效。 ——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支農政策措施,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 近幾年來,我國在農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取得很大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一是耕地面積和糧食播種面積大量減少,二是糧食產量連年下降。為此,中央在2003年就確定了從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入手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方針。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2004年,財政部門采取了多項支農措施,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概括起來講,一是實行“兩減免三補貼”支農政策措施,中央財政共安排此項補助支出313.2億元;二是安排380億元國債項目資金用于農業;三是新增農業綜合開發資金主要用于糧食主產區,并將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63.13億元資金由有償使用全部改為無償投入;四是認真落實教育、衛生、文化新增支出主要用于農村的政策。上述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發展,大大調動了農民生產糧食的積極性,使糧食生產出現了轉機,確保了中央從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入手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戰略的順利實施,為調控整個經濟奠定了良好基礎。 ——適當調整財政投資的方向、力度和進度,有效減緩投資增長過快勢頭。 2004年初,黨中央、國務院未雨綢繆,果斷科學決策,中央預算安排國債項目資金1100億元,比上年減少了300億元。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根據經濟發展形勢和中央宏觀調控的要求,財政部門主動配合調整國債項目資金的使用方向,有保有壓,重點保證重大在建項目、農林水利、教科文衛、能源、縣鄉公路等方面的需要,對其他投資項目宜緩則緩,特別是對部分過快增長行業投資項目暫緩下達資金預算。另外,適時調整房地產行業的有關減免稅政策,并通過調整土地出讓收益支出結構、將部分土地出讓金用于農業土地開發等措施,在加大支持農業的同時控制城市擴建速度。這些措施,為有效實施宏觀調控,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積極推進出口退稅機制改革,促進外貿發展。 2004年,按照“新賬不欠,老賬要還,完善機制,共同負擔,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的改革原則,各級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密切跟蹤出口退稅機制改革情況,足額安排出口退稅資金,積極組織協調,及時完善相關辦法,確保了改革的順利實施。中央財政除及時辦理當年出口退(免)稅1648.1億元、確保正常需要和“新賬不欠”外,還通過使用超收收入,利用由于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而增加的中央庫款余額,全部清償了歷年欠企業和地方的出口退稅,全年中央財政出口退稅2936.32億元。這項改革的成功推進,提高了國家信譽,維護了政府形象;有效緩解了出口企業和地方財政資金緊張狀況,降低了出口企業的財務成本,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和發展能力,推動了出口大幅增長。 實行穩健(中性)財政政策,進一步推進財稅改革 穩健(中性)財政政策的主要內容概括起來,就是四句話,十六個字:控制赤字、推進改革、調整結構、增收節支。 ——控制赤字。就是適當減少中央財政赤字,但又不明顯縮小,松緊適度,重在傳遞調控導向信號,既防止通貨膨脹苗頭的繼續擴大,又防止通貨緊縮趨勢的重新出現,體現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鞏固和發展宏觀調控成果的要求。具體來說,就是中央財政赤字在今年3000億元的基礎上,保持穩定或逐步縮小,隨著經濟發展和GDP的不斷增長,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會不斷下降。這樣做既便于保持一定的財政赤字規模,集中必要資源,有效支持發展是執政興國第一要務戰略的實施,又便于保持一定的調控力度,促進經濟“軟著陸”,體現財政收支的增量平衡取向,體現按照財政可持續發展要求積極防范和化解財政經濟風險取向。 ——推進改革。就是轉變主要依靠國債項目資金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按照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的原則,在繼續安排部分國債項目投資,整合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保證一定中央財政投資規模的基礎上,適當調減國債項目資金規模,騰出更多財力,用于支持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為市場主體和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公平和相對寬松的財稅環境,建立有利于經濟自主增長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體現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當前重點要推進以下四項財稅改革: 將生產型增值稅調整為消費型增值稅。為了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拉動內需,提高經濟自主增長能力,必須根據國內國際形勢的新變化將生產型增值稅改為消費型增值稅。從東北老工業基地進行的增值稅轉型試點情況看,效果已初步顯現。要認真總結試點經驗,完善措施,盡快把這項改革在全國范圍內推開。 加快推進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兩法合并準備工作。現在我國對內、外資企業分別實行不同的所得稅制,雖然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的名義稅率相同,但由于外資企業比內資企業享受更多的稅收優惠,外資企業比內資企業實際稅負低10個百分點左右。目前,我國改革開放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特別是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市場更加開放,須盡快完善新的企業所得稅法草案,把兩套企業所得稅制合并起來,在適當調整稅率的同時,實行統一的稅收制度和稅收政策。 繼續推進農業稅改革。本屆政府宣布五年內取消農業稅,2004年已經走了一大步,2005年可提前實現免征農業稅的省份將達到27個,2006年起全國將全部取消農業稅,并由中央財政按規定給予轉移支付補助。這樣一來,五年的目標三年就可完成。在推進農業稅改革的同時,要積極穩妥推進以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體制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改革試點。 進一步完善出口退稅機制改革。出口退稅機制改革政策實施一年多來,運行平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同時也存在出口產品征稅與退稅不匹配等問題,口岸城市及部分東部地區的財政壓力較大。對此,我們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相關辦法,確保改革順利推進。經國務院批準,已對2004年征稅與退稅不匹配較為嚴重的部分地區和口岸城市,給予了相應補助。同時,已經結合2005年一季度出口退稅執行情況,擬定了完善出口退稅負擔機制的辦法,力爭盡快報批出臺,以更好地理順中央和地方的財政分配關系,支持外貿健康發展。 ——調整結構。就是在對總量不做大的調整和壓縮的基礎上,進一步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公共財政的要求,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國債項目資金投向結構,區別對待、有保有壓、有促有控,對與經濟過熱有關的、直接用于一般競爭性領域等“越位”的投入,要退出來、壓下來;對屬于公共財政范疇的,涉及到財政“缺位或不到位”的,如需要加強的農業、就業和社會保障、環境和生態建設、公共衛生、教育、科技等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不僅要保,還要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 ——增收節支。一方面,在總體不增稅負或略減稅負的基礎上,通過嚴格依法征稅,堵塞各種漏洞,把該收的收上來,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另一方面,嚴格按預算控制支出特別是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長,在切實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上花大力氣,下大功夫,體現配合宏觀調控和建立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要積極研究建立科學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加強監督管理,制止鋪張浪費,通過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來替代一定財政資金的增量需求,體現壯大財政實力、控制財政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要求,體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要求。 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調整財政政策取向、由擴張性的積極財政政策轉向穩健(中性)財政政策的決策已經作出,關鍵是要狠抓貫徹落實。我們一定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緊密結合新的形勢變化,把穩健財政政策實施好,進一步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