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來的高房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9日 08:37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丁小鶯 發自上海 有兩個因素,催化了房價的上漲,一個是比較,一個是預期。 武漢的房地產界,經常拿武漢與上海比較。例如“武漢是中部或中西部的中心,上海是中國甚至是世界的經濟中心”;“上海也有很多低收入人群買不起房子”等等。
或者與其他城市比較。“寧波、南京的城市地位不能跟武漢比,房價卻比武漢高多了”;“武漢的戰略地位是成都、重慶、南昌等比不上的,房價卻比它們低”等等。 大家都在比較,房價也在比較中迅速攀升。中西部跟東部比;縣級市跟地級市比;地級市跟省會城市比;省會跟區域中心比;杭州跟上海比;上海的外環跟中環比;中環跟內環比;內環跟紐約、倫敦、東京比…… 一個城市以另一個城市為參照,找到房價上升的理由。大家在比較中開始變得浮躁,忽略了對自身的關注,對自身經濟發展水平、收入水平、消費能力的關注。 大家也都在談城市定位。但定位在實現之前,僅是一個夢想而已,大家卻被夢想蠱惑,認為它跟眼前的大餅一樣,伸手可觸。 有了這種期待,于是上海對未來充滿信心。“上海的房價應該上漲,這是它的城市價值決定的。”這種觀點深入人心,房價于是飆升。 一定意義上來說,“中部重鎮”是武漢曾經的輝煌,這個城市,還曾經被稱為“共和國的長子”。多年的沒落讓它感覺到了某種“屈辱”,武漢要抓住“中部崛起”的“救命稻草”,讓昔日光彩重現。 有了這種預期,武漢對未來信心高漲。“房價以后會上漲”,也成為人們一致的判斷。于是房價漲了起來,而且大家認為它還應該漲。 這種預期可能是對的。但是,人們在談預期、未來、潛力的時候,卻忽略了對現狀的關注。相對于未來的價值,房價總是有上升的空間。但是,以城市當前的綜合實力,房價是否處于合適的水平? 走得太遠,也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透支未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