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之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6日 12:25 《經濟》雜志 | ||||||||
——“賽特風波”余韻 一個個權力主體不可能不考慮自身的利益,因此,他們制定的政策與規定未必都高瞻遠矚,有時不可避免地帶有“諸侯”的色彩 文/姜 波
1999年夏秋之交,歷時8年、投入10億元巨資的王府井大街改造一期工程就要告一段落了,9月中旬主管部門準備舉行十分隆重的“開街”儀式,不僅有關領導要出席,而且中央電視臺還準備現場直播。“開街”前夕,有關部門召集一個小范圍的通氣會介紹情況,大概是因為我“挑刺”出了名,專門托熟人請我參加,其用意是十分明顯的。聽了介紹后,我在闊別3年之久的王府井大街(經濟日報社于1996年夏天搬出了王府井)轉悠了近兩個小時,當時的心情“一半是海水,一半是冰山”,欣喜中感到沉重。 一個個各具風格的商業門臉不見了,代之以美輪美奐卻并無特點的高樓大廈;摩肩接踵的商業街成了寬闊無比的敞亮大道;有濃郁特色的大小商店都被集中到幾家氣宇軒昂的大商場。商業街不是市政建設的觀光點,其“魂”在于商,王府井還能恢復商業街的本來面目嗎?盡管投入巨資建成的東西是不能再改動了,盡管改造后的王府井真是沒有了以前的便利性、權威性和民族性,但有關方面能否未雨綢繆,攪動一下商業氣氛呢? 在“開街”前夕,我寫了一篇《王府井,明天能否風采依然》,發出了警告(不過,很可惜,這篇文章被夜班編輯修改得有些走樣了。我原來的題目借用了一首歌的歌詞,更具有詩意——《明天的王府井,你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這篇文章寫得很“軟”(當然是綿里藏針),很多同行感到驚奇,尤其是剛到報社的年輕人納悶:經濟報道竟可以這樣寫嗎—— 明天的王府井很雄偉。高傲而孤獨的北京飯店新樓就不必說了;工程巨大的東方廣場的外裝修已基本完成;新建的工美大樓已經開業了一段時間;幾乎占了東邊半個街景的新東安樓群氣勢宏偉;其南側的丹耀大廈也將揭開面紗;在裝修一新的百貨大樓北邊,它的新樓正抓緊施工;還有頗為前衛的女子百貨大樓、略帶西歐風格的好友世界…… 明天的王府井很大氣且典雅。12米寬花崗巖鋪成的步行街堅實而整潔,以前雜亂無序的店面、櫥窗變得風格協調;低矮的槐樹換成了筆挺的銀杏;路燈明亮而柔和,整齊劃一;眾多的寫實雕塑組成了“王府井的傳說”;還有欄桿、坐椅、路牌等。這些被建筑學家稱為“城市家具”的街景小品有28種,都整修得美輪美奐…… 明天的王府井很陌生。這還是當年摩肩接踵、溫暖親切的王府井嗎?這還是出這個門、進那家店,一下午能逛十幾家的王府井嗎?這還是響當當的老字號林立的王府井嗎?這還是濃縮了北京風情與歷史的王府井嗎?在新世紀即將到來的時候,王府井要重振雄風,當然要脫胎換骨,人們也是會逐步適應的;但過于“前衛”,往往就割斷了歷史…… 重振往昔的輝煌,整修也好,翻建也好,而王府井的“魂”在于商,在于商業的活力。偌大的東方廣場能否再吸引車水馬龍?王府井的商業面積由14萬平方米增加到32萬平方米(還不包括八面槽以北),在激烈的大商場競爭中,它能否如愿以償地獨占市場鰲頭? 站在大街中央,向東西端詳,王府井的建筑兩頭高、中間低,呈馬鞍型,似乎缺少了一些建筑學上的美感;南北望去,有窄有寬,東邊的工美大樓和即將落成的丹耀大廈之間、西邊的百貨大樓和好友世界之間,都凸出來,又不甚符合簡捷明快的現代審美觀。王府井的改造還僅僅是開端。 相信王府井會有輝煌的未來,但任重而道遠。 金秋9月,王府井大街隆重“開街”了,成了當時首都的一大盛事,報紙、電視、雜志、廣播各種媒體一片贊歌。我們報社北京記者站也發了消息和通訊,但沒有像一些報紙那樣整版整版地什么《王府井變臉》、《王府井新生》、《中國第一街邁向新世紀》等。報社內外的一些人感到奇怪,不住地問我:“你一直關注王府井,怎么不做點大文章?”我坦率地說:“我真是有些看不準,有些迷茫,不知王府井將來會怎么樣,不敢貿然下筆。” 我是看不準,但我一直在看,越看心情越沉重。我愛王府井,但感情要服從于理智。2000年年初,即使在傳統的商業銷售旺季,王府井大街的各商場普遍不理想。這時,輿論界一片沉默,而我卻寫了《王府井,著實讓人捏把汗》—— 王府井這是怎么的了? 歷時8年改造的首都金街——王府井大街,去年9月開街時,流光溢彩,人群熙攘,成為金秋北京的一大新聞。有關方面對外發布:每天的客流量是100萬人,銷售額相當于開街前的3倍多。 然而,眼下的王府井卻這般好景不再。也許是冬季寒冷的原因?大街上客人稀少,比較冷清。據在王府井大街的業界權威人士說:現在每天的客流量只有10多萬人,節假日客流量稍多些,大部分商場的銷售額竟跟開街前差不多! 新年前后本應是銷售旺季,但在開街后火爆了一陣后,旺季遲遲沒有到來。當然,去年北京的大商場銷售狀況普遍不太理想,但王府井卻顯得更為“慘烈”了一些。這不僅令一般人“大跌眼鏡”,就是業內的人們也直呼“不可想象”。 我以充分的論證和大量的數字說明,王府井不景氣的現狀僅用交通不便和購買力分流解釋不了,實際上是因為有四大固有弊端制約著其發展:王府井的商業結構不合理,大型高級百貨商店太多;王府井的商店沒有特色,商品、檔次和經營手法雷同;王府井的商場大都是國有企業,普遍缺乏進取心和開拓精神;王府井的商場缺乏流動資金,只能采取租柜臺等慢性自殺的形式。最后,我還是憂心忡忡,即使今天看來,也并非杞人憂天—— 王府井什么時候能“火”起來,真是不知道。百貨大樓的新樓和東方廣場的商場也要陸續開業,加入不景氣中的競爭行列,這著實讓人捏一把汗。不過,又期待著東方廣場的寫字樓能順利出租早日開業,樓里的一大批“白領‘也許會在一定程度上拉動王府井的消費。 如今,金街無金,這是不爭的事實。 說實在的,這篇文章寫得有點“狠”了,擊中了一些人的心痛之處。也許他們是有苦難言,王府井開發辦的同志找到報社的熟人,“你們經濟日報在王府井有地產尚待開發,發表這樣低調的文章,就不怕嚇跑開發商?”我聽了這話哭笑不得。“你們是不是把人家開發商想得太‘小兒科’了?媒體說王府井好,人家就會大把大把地投錢;媒體說王府井不好,人家就裹足不前了?”過不久的一次商業研討會上,有幾位研究商業流通的教授和王府井大街的商場老板專門找到我:“王府井商業街的改造真不能說是成功的,你當年的預測全都應驗了。”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程,曾是高度集權的經濟管理體制正在逐步瓦解,部門和地方的權力逐漸加強。這一個個權力主體不可能不考慮自身的利益,因此,他們制定的政策與規定未必都高瞻遠矚,有時不可避免地帶有“諸侯”的色彩。在目前政治體制存在著某些扭曲的情況下,一些地方首長所熱衷的形象工程,表面轟轟烈烈,實際上潛在著巨大的危機,這些所謂的“政績”往往好大喜功、勞民傷財,對人民的長遠利益危害甚烈。而一些企業的老板常常以社會公益的贊助者、生活新潮的領導者、時代財富的創造者的身份頻頻露面,實際上這些人往往是利用新聞媒體的力量,去達到牟取暴利的目的。 揭露他們,剖析他們,批判他們,很可能與時尚格格不入,但這卻是記者的社會責任。在這個物欲橫流、泡沫泛起的時代,我們作為需要吃飯睡覺的凡人,自然是不可能游離于時代之外,不可能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超脫,也不可能有“眾人皆濁我獨清”的清高;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理智,需要理性,需要把握住自己。如果媒體不去理性地判斷和思索,而是加入人云亦云的大合唱中去爆炒,很可能會成為地方或部門一些利益集團的吹鼓手,到頭來可能會為自己的短視行為而付出代價。如果說一個剛出道不久的年輕記者跟“大撥轟”還有情可原的話,那么,當到一定“份”的資深記者還人云亦云,就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劇了。 記者的工作,是在寫作稿件;同時,也是書寫自己的人生。 (續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