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怎樣看待當前的紡織品貿易摩擦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5日 11:14 新華網 | ||||||||
新華網北京6月5日電 (記者 雷敏、王宇) 最近一段時間,先是美國對中國棉制針織襯衫等七種紡織品設限,后是歐盟無視中國一再采取的加征關稅等措施,對中國T恤和麻紗采取設限措施。在這種示范效應的帶動下,不少國家也在醞釀針對中國紡織品的限制措施。 是什么引發了摩擦?商務部外貿專家指出,美國援引242條款對中國紡織品設限,主要的理由即來自于一季度我國紡織品對部分市場的激增。從一季度我國紡織品出口情況看,
專家分析,這種出口激增其實是扭曲貿易向自由貿易回歸中的必然現象。它屬于短期增長,和正常貿易中某一年、某一時期、某種產品的突然激增完全不同。此外,由于美歐一直沒有分階段放開配額,而是把最緊俏、發展中國家最有出口潛力的那部分配額保留到最后一刻才放開,這種做法更是直接導致了一季度紡織品對部分市場的出口激增。 “美歐僅憑三四個月的數據,就草率地對中國的紡織品設限,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也是不科學的。”商務部部長薄熙來不久前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這樣說。 跳出數字,人們注意到,其實在紡織品貿易摩擦問題上,美歐等發達國家一直在實行貿易的雙重標準。他們在本國具有競爭能力的產業上,極力倡導全球的自由貿易,主張其他國家敞開貿易的大門。但是,當發展中國家有了競爭實力,美歐等國的產業優勢受到挑戰的時候,他們就立即設限,關上自由貿易的大門。這種做法有悖于自由貿易的原則,有損于世貿規則的嚴肅性。 紡織品貿易自由化是中國企業理當享受的一體化成果。眾所周知,我國經過了長達15年的談判才加入世貿組織,取消紡織品出口配額,是以我國其他方面的市場開放為條件獲得的應有回報。這是一個權利和義務平衡的結果。 紡織業是我國重要的產業,同時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涉及直接就業人口達1900萬人,在美歐對中國紡織品設限品種的背后,每一個品種涉及到的企業少則一千家,多則達到五六千家。因此,我國不會放棄世貿組織框架下應享有的法律權利。如果美歐無視我國已出臺的一系列措施,仍然依據雙重標準,對中國紡織品出口設限,我國自然會相應地調整政策,不會讓企業承受雙重壓力。 由此看來,只要美歐等發達國家依然采用雙重標準,紡織品貿易摩擦就不可避免。紡織品貿易摩擦也僅僅是全球貿易爭端的一個縮影。尤其是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有所抬頭,以及我國出口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可以預見,更多的貿易爭端也會出現在其他行業,中國已進入貿易摩擦高發期,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但不可否認,在近幾年我國產品出口競爭力顯著增強的同時,包括紡織品在內的出口商品中還有大量附加值較低的低檔貨,一些產品在海外市場低價競銷,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貿易摩擦的加劇。 因此,我國政府和相關產業應在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的同時,做好重點產業加入世貿組織“后過渡期”的應對工作,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增加出口產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繼續完善產業預警機制,走可持續發展的貿易之路,真正實現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