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歐洲激辯雙重標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8日 14:34 《財經時報》 | ||||||||
□ 本報特約作者 陳靜 發自巴黎 5月16日,歐盟委員會貿易專員曼德爾森宣布,將把歐盟從中國進口的T恤及亞麻線的增幅限制在7.5%。第二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就在歐洲電視一臺宣稱:在未來的幾周之內,如果中國依然沒有“建設性姿態”,歐盟預備采取進一步的行動。
以法國全國服裝聯盟主席Charles Melcer為代表的一些歐洲紡織業人士,指責歐盟的這一反擊措施過于軟弱:亞麻制品與T恤在中國紡織品出口總量中的比重不足5%;門德爾森也選擇了最不具代表性的產品,歐盟二十五國去年購買了19億件T恤,而歐盟自己僅生產了兩百萬件。 但三天后,歐盟的官員們就在他們的午餐時間看到了中國商務部網站上的公告:中國將于6月1日起把74種商品的出口稅平均提高400%。 日爾曼歐洲無憂拉丁歐洲有慮 德經濟部長克萊門特在本月10日稱,德國紡織業已經進行了必要的結構改革,轉向高檔產品生產,因此沒有受到中國紡織品的沖擊。他指責意大利等國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紡織業行業上,正因為過去過多地對紡織業實施保護政策,今天老歐洲才會為競爭力的問題所羈絆。法國媒體則評價說,德國的態度與其在中國紡織業領域進行了大量投資不無關系。 英國也沒有對紡織業領域就業機會的減少憂心忡忡。匯豐銀行3月份的一份報告指出,英國紡織業并沒有受到直接影響。盡管從1984年至今,該行業從業人數下降了75%,但配額的取消使經銷商在今后的5年內能夠把成本降低20%到30%,使通貨膨脹率降低0.2到0.3個百分點,消費者的購買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令人困惑的是,法國的消費者卻未從中獲益。法國的紡織品零售價在2005年第一季度不僅沒有降低,布料總體價格甚至上升了4個百分點。《新觀察家報》的一篇文章指出,配額取消使法國進口商大幅增加了定購額,與2004年相比,從中國進口的襪類和毛衣價格分別平均降低了18%和47%。但進口商為何沒有將進口價格的降低反映在商品售價上? Leclerc等大型零售商拒絕對此作出表態。 消費者們則作出了立場鮮明的表態。5月中旬一項對1000名法國人進行的調查顯示:只有9%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服裝的大量進口會給消費者帶來實惠,而86%的受訪者則“懼怕”大量就業崗位的喪失。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是法國挑頭糾集著的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拉丁語系成員國積極對歐盟委員會施加壓力,試圖促成“特保”措施出臺。 雙重標準 中國紡織品大量涌入歐洲市場,也給即將在法國舉行的歐洲憲法公投蒙上了一層陰影。對反對憲法的各大網站紛紛把中國紡織品視為洪水猛獸,并將其作為論據,宣傳歐憲的通過意味著“自由主義的歐洲”的建立。 門德爾森最近撰文呼吁法國等國從長遠的角度看問題。他說,市場的開放,自由貿易的推行能夠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中國構成了對歐洲的一大挑戰,但歐洲要將其轉變為機遇。 法國的《解放報》在本周一以《雙重標準》為題,抨擊歐洲國家虛偽的兩面派行為。該文指出,《多纖維協議》在2005年以前限制發展中國家紡織品出口,作為交換,發展中國家享受專利權方面的較為寬松的政策。今年起,紡織配額取消,擁有勞動力優勢的發展中國家從此可以自由出口紡織品;擁有技術優勢的則從更嚴格的專利保護法律中獲益。但西方國家在配額取消不足6個月后就放棄了承諾,發展中國家卻依然尊重專利權方面的新條款。遲早有一天,發展中國家會發現,世界貿易組織歸根結底是為發達國家服務的機構。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