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三角與珠三角在有意無意競爭中合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7日 23:13 新華網 | ||||||||
新華社記者 姜帆、孫彬、裴文彬 作為中國經濟騰飛的兩架“主引擎”,長三角與珠三角間有意無意的“競爭”一直存在。 然而,隨著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兩個“三角”的區域意識發生了變化。要使資源得到
民企“聯姻”:“自由戀愛”好熱鬧 5月19日,來自江蘇江陰、昆山、張家港、常熟和來自廣東南海、順德、東莞、中山等地的300多名青年企業家聚會江蘇江陰,召開了“蘇粵4+4青商合作聯盟峰會”。這8個縣級市因經濟的快速發展被分別稱為當地的“四小虎”。在與會者眼里,這次聚會是兩大三角洲民營企業間的“相親”。 兩地企業合作的前提是互相欣賞,“姻緣”全憑自愿。 南海夢娜麗莎集團董事長張旗康說:“在廣東,同業企業間相互防范、保密,而每次到江陰,合作企業都歡迎我參觀核心的生產車間,在技術合作方面也不藏私。與這樣實力與誠意兼備的企業合作,會產生雙贏效果。” 江蘇雙良集團董事長繆志強則表示,廣東企業家的市場嗅覺、品牌意識和敬業精神贏得了他的尊重,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這次“相親”給與會的兩地企業帶來了數十個合作項目和合作意向。 兩大三角洲民營企業的合作由來已久,其中蘇寧電器與“順德制造”間的“戰略聯盟”引人注目。從1991年起,蘇寧電器就向以廣東企業為主的供應商滲透商業資本,建立了全新的廠商購銷模式。 “任何企業要想成功,都必須根據市場原則選擇合作伙伴。”南京大學長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志彪教授說,“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兩翼’,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微觀經濟互動會越來越頻繁,合作會越來越多,這是大市場背景下的必然。” 服務業:香港與上海間的市場角力 5月12日,廣東東菱凱琴集團在廣州召開供應商大會,要求供應商積極參與UL有毒有害物質控制解決方案,以建立符合歐盟環保指令要求的綠色供應鏈機制。提供這項“生產者服務”的UL美華認證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冊在蘇州、總部設在上海的合資企業。 在傳統上,“香港——深圳——廣州”軸線才是珠江三角洲的生產者服務中心,金融、外貿、技術、物流等莫不如此,是“中國制造”最重要的服務中心。時至今日,廣州的“出口商品交易會”仍然是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對外貿易盛會。 作為亞洲最重要的自由港之一,香港一直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首選“跳板”,其服務業非常發達。專家認為,在這種背景下,UL美華的這一業務無異于上海“生產者服務商”從以香港為代表的“珠三角軸心”虎口奪食。 事實上,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在區位上更占優勢的上海正逐漸成為國內企業的另一個“可能選擇”。UL美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上海作為總部所在地的。而東菱凱琴要選擇國際權威認證機構為其服務,也就自然地選了這家“上海企業”。 如今,許多世界知名金融機構和生產者服務商也在調整他們的“中國戰略”,把業務重點轉向上海。2004年8月,世界三大貨運代理公司之一的德訊(Kuehne&Nacel)將其上海辦事處升格為(中國)公司,改變了以香港作為亞洲業務中心的格局。 東菱凱琴集團副總裁曾展輝說:“上海作為中國新的生產者服務中心正在崛起,使生產者服務業的市場化程度大大加強,給‘中國制造’帶來更多的選擇。” 摒棄“概念”:市場說了算 近年來,長三角經濟的飛速發展給珠三角帶來不小的壓力。一時之間,長三角與珠三角孰優孰劣等概念上的論戰不斷。 經濟學家認為:這些“概念化”的論戰于經濟發展意義不大。兩大經濟圈間存在競爭關系無可否認,但兩地的合作空間更為巨大。現實也表明,這種由高度博弈的全球化市場所左右的“競爭——合作”關系雖然微妙,但最終會向“合作”的方向傾斜。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外經貿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認為,從數字上看,長三角與珠三角仍然各有千秋,珠三角如果加上港澳地區,各項數據絕對會超過長三角。但這種數字的比較并不是最重要的,也不盡科學。 專家指出,珠三角的發展模式是建立在與港澳、東南亞地區緊密聯系的外向型經濟模式上,直接參與國際產業鏈的循環;而長三角的經濟發展模式則是開放型的經濟模式,既與國際市場緊密聯系,又與國內市場緊密聯系,既滿足內需,也滿足外需。兩者間很難說孰優孰劣,重要的是雙方應該取長補短,謀求共同發展。(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