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做好窮人經濟學這篇大文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7日 19:51 新華網 | ||||||||
新華社記者 徐京躍 27日召開的中國產業扶貧開發論壇2005年會呼吁,全社會共同關心和支持扶貧開發事業。扶貧開發惠及千萬貧困人群,搞好扶貧開發,就要做好窮人經濟學這篇大文章。 中國是一個有9億農民的國家,至今還有2610萬貧困人口生活在農村。在十屆全國人
消除貧困,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是黨和政府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僅去年,全國農村人均668元以下沒有解決溫飽的絕對貧困人口減少了290萬,下降10%;人均924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減少了640萬,下降11.4%;兩者都是近五年來減少幅度最大的一年。但是,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不足、發展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在廣大的深山區、荒漠地區、邊疆地區以及一部分農村和城鎮,貧困現象仍然比較突出。由于歷史、自然、經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社會成員之間的差距還在持續擴大。這是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必須解決好的重大問題。當前,我們面臨著解決溫飽和鞏固溫飽的雙重壓力。一方面目前還有2610萬人沒有解決溫飽,解決這部分人的問題難度很大;另一方面是近5000萬剛剛脫貧的人口,自我發展的能力弱,經濟收入仍然比較低,稍遇變故,就會返貧,所以鞏固溫飽的難度也很大。這就需要我們付出更大的努力,克服更大的困難,運用更多的智慧,去攻克最后的貧困堡壘。做好窮人經濟學這篇大文章,最重要的,就是要破解扶貧攻堅這道發展難題。 做好窮人經濟學這篇大文章,要澄清兩種模糊的認識。一是認為社會經濟發展了,貧困問題就可以自然解決。事實是,貧困群體在經濟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不可能自然獲得經濟增長的福利,反而有可能在增長中受到損害,如城市化過程中諸多失地農民的困難處境,就是一例。二是認為貧困發生率已經降到3%以下,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影響不大。這是對貧困現象的社會影響缺乏完整了解,沒有看到其“放大效應”,沒有用以人為本的觀點分析。貧困現象的存在,不僅造成貧困人口的心理失衡,而且也會帶來其他階層的不滿,引發諸多社會不安定因素,也難以實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 做好窮人經濟學這篇大文章,幫助貧困群體盡快脫貧致富,不僅需要黨和政府的努力和支持,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關心和扶助。我們要更加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在推動產業扶貧開發、開展扶貧資金技術信息服務、促進貧困地區勞動力培訓和轉移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以實實在在的努力,加快我國扶貧開發進程,讓更多的窮人盡早變成富人。(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