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配額爭端警示建立貿易爭端機制刻不容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4日 04:00 中華工商時報 | ||||||||
徐翼/文 上周,美國政府決定對來自中國的部分紡織品采取特別限制措施,重新實行配額限制,引發了美中之間新的一輪貿易爭端。而就在一個月前,歐盟也公布了“對出口歐盟的中國紡織品采取保障措施的行動指南”,為歐中良好的經貿合作關系帶來了不和諧之音。
很明顯,美歐這一單方面對中國紡織品設限的做法,不僅有違世貿組織的規則,也是全球貿易自由化形勢下的一種倒退,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充分體現,必將對中美和中歐經貿關系的健康發展產生消極的后果。 應該看到,中國紡織品遭到發達國家的配額限制,是當今全球貿易自由化和中國實力上升的必然結果。 所謂的紡織品配額制,是歐洲和北美國家為保護本國紡織業的生產力,而于1974年實行的一種限制國際貿易規模的規則。長期以來,紡織品配額制不僅嚴重壓制了一些具有生產能力國家的產能和出口能力,也嚴重扭曲了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的發展。 1993年12月,世貿組織前身關貿總協定達成《紡織品與服裝協議》(簡稱《ATC協議》)。協議決定,自1995年1月1日起至2004年12月31日止,各成員國應采取積極主動、有計劃的步驟,逐步取消紡織品配額限制,以提前應對配額結束時帶來的貿易壓力。從2005年1月1日起,完全施行自由紡織品服裝貿易。 但是,一些發達國家并沒有按照《ATC協議》在10年過渡期內分階段取消配額,而是將70%-90%的最重要配額,一直保留到最后一刻———去年年底才取消。由于過去美歐給予的配額太少,中國的出口與實際產能極不相符,取消配額后,中國比較優勢在短期內得到釋放,結果導致中國出口到美歐的紡織品短時間內“激增”。這種“激增”現象,是由扭曲貿易的配額管理制向自由貿易回歸過程中的必然現象,因此這種增長將是短期的。 在WTO漫長的57年發展歷史中,絕大部分產業都是發達國家占據優勢。隨著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二十多年來,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增加了1100%,年平均增速達到9.4%,也帶動了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國與美國一起,被聯合國貿發會議譽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但必須看到的是,盡管中國經濟發展強勁,但依然缺乏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中國經過這么多年千辛萬苦的努力才形成的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也多是低附加值產業,比如彩電、眼鏡、打火機、制鞋、紡織等業。與美歐的軟件開發、航天科技、軍工技術金融產品等相較,實難堪比。而就這么一點比較優勢,在全球紡織品一體化剛剛4個月時,也遭到歐美國家的配額限制。 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指出,中國與歐美之間的紡織品貿易問題,仍然是發達國家奉行雙重標準的結果:當自己具有絕對優勢時,就主張自由貿易,讓大家都打開大門;當遇到挑戰時,就立即設限,關上自己的大門。這種做法是嚴重背離世貿精神的。自由貿易規則就是應當充分體現平等互利、公平公正、開放共贏的原則,一旦達成協議,必須信守承諾。對于目前出現的紡織品爭端,中國將尋求對話,以建設性的方式加以解決,但不會采取主動配額的方式限制服裝出口。 紡織品配額問題給人帶來的思考是深刻的。 紡織品配額爭端,反映的是中國加入WTO后面對的嚴峻的世界貿易形勢。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大國,出口歐美的紡織品占全部出口總量的近三成。但產業優勢并沒有因為配額限制的取消而迎來開放的春天。表面看來,這是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受到了不平等的對待,但實質還是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在作祟,他們可以無視WTO的游戲規則,有強權而沒公理。就像新任世貿組織總干事拉米所批評的,美國是在奉行弱肉強食的貿易政策。因此,中國必須對今后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形勢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其次,為了繼續保持中國紡織業在未來的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中的競爭優勢,應該采取多項措施,如發展外向型聯合企業,將生產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合理配置,與國外企業結成聯盟,提高核心競爭力;以國際化經營來規避反傾銷的風險;加強與相關行業的溝通,充分了解出口目的地國的特別限制措施和技術標準,強化與出口目的地國的貿易磋商機制等。 而爭端的發生,也警醒我們,中國不應該再處于貿易糾紛的被動應對地位,不能出現一件解決一件,而應該有一個一攬子解決貿易爭端的機制。預計未來在農產品貿易、半導體等領域,將會隨著貿易自由化的深入而凸顯一系列問題。因此,如何提早做好爭端解決機制,是擺在中國人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務。(24G3)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