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不應只偏重財務指標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9日 11:19 《財經》雜志 | ||||||||
董事會必須把對管理層的獎勵與影響公司表現的所有關鍵要素掛鉤,而不僅僅是財務表現,這是董事會向公司高管傳遞清晰信號的方式 □ 白禮德/文 頻繁的商務旅行遠沒有野餐那么輕松愉快。如果你我情況相似,那么一定也不止一次
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以及董事會請注意:在當前環境下,很多公眾公司仍然是在地平線上空盲目飛行著。他們現在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一種敏銳的視角來判斷未來趨勢,這對公司管理者取得成功和股東利益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當董事會像關注公司財務底線一樣,對非金融要素給予相同的關注時,這一點才會更加清晰。 近年來,為了回應資本市場發生的變化,政府和監管機構紛紛執行更加嚴格的監管,提高公眾公司的信息公開度。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美國頒布于2002年的薩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 Act)。但其實過去幾年中,在歐洲、加拿大和亞洲,有關公司管理的新法案也都已經——或者即將——織入公司治理之網了。 然而,這些日益嚴格的法規仍然主要只是針對一些極端不正當的公司治理行為,例如欺詐以及偽造財務數據等。對于全球的商業領袖們而言,更廣泛的問題在于:董事會成員、公司高管和投資者,能否真正有效地對公司長期健康發展的指標進行有效監管? 遺憾的是,這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沒有解決。 無論是美國還是世界各地,現在的公司治理傾向于集中注意力在交易事務和短期財務表現方面。實際上,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要素對公司治理的穩定性有著重要影響;董事會如果不能在這些要素上給予足夠的關注,這是他們的失職。在我多年的實踐和經驗中,親眼目睹了很多類似的失職。這不僅是我個人的看法,德勤和《經濟學人》研究機構(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在今年早些時候進行的一項對全球249個公司主管和高管的調查,也能夠證實這一判斷。 這項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當前全球公司治理的現狀。我們的初衷,是確認公司高管層在金融指標與非金融指標之間的態度差距究竟有多大。調查結果證實,其間存在某種奇特的“二元狀態”:董事會總是熱衷于公司的短期財務狀況——這些信息固然是公司必須對公眾公布的,但令人驚奇的是,他們對影響公司治理的一些長期指標視而不見,而這些內容,其實也是公司管理層理應向董事會匯報的。 這里面存在某種深層的脫節。調查中有將近86%的人表示,在過去一段時間,他們對公司財務狀況的追蹤“出色”或者“好”,但對于公司的非金融表現卻完全是另一番情形。只有34%的人對自己監督非金融要素的能力表示同樣的信心,這些要素包括諸如客戶滿意度、產品和服務質量、運作表現以及員工忠實度等。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公司治理中的這條鴻溝?對于這種不平衡的治理模式,有很多現成的解釋。如果公司高管能夠經常提供令人滿意的財務報告,他們通常會受到董事會的獎勵。如此一來,對于可測量的財務成就的重視,往往導致忽略非金融要素對維持企業穩定性所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常有人說,此即人類本性。 但我對此不能茍同。其實所有的要素都會影響到公司的贏利能力,無論是金融的或者非金融的。出色的品質、良好的組織和高效穩定的運作,以及很好的雇員忠實度,這些都能為客戶帶來更多回報,也有利于吸引利益相關者投資;相反,品質低劣、運作效率低下以及雇員士氣消沉,這些最終都會導致客戶對公司失去興趣。 那么,對于誠信、企業文化、商業策略、供應鏈、商業聯盟以及社區關系等這些對公司治理成功同樣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的要素,情況是否也是如此呢?是的。在我看來,記錄公司的穩定性和未來趨勢,與記錄利潤流是同等重要的。盡管在當前看來,財務指標是能夠反映這些必要的商業要素的運行質量,但是,當公司治理中的種種漏洞真正在財務表現上暴露出來的時候,損失往往已經造成了。 其實,董事會和管理團隊能夠理解這個問題。這是因為,公司管理層一直都要面對市場壓力。調查中有97%的人表示,他們意識到,過分關注公司金融表現而不顧其他,可能給公司帶來聲譽掃地的風險;超過90%的調查對象也都提到,建立全球知名度、發布新的產品和服務、提高客戶匯報率和滿意度等這些要素是必要的。 那么,接下來就是如何擴展公司治理遠見的操作問題。73%的調查對象承認,他們正面對越來越強的壓力,要去對公司非金融要素進行測評。鑒于報紙和其他商業媒體對企業丑聞和失誤的報道如此豐富,其原因顯而易見,所以,公司治理的意圖很好,但機制尚弱,亟待加強。 我們還發現了另外一個影響公司治理采取更全面指標體系的因素,即缺少具備公信力的測量工具。非金融要素測量技術的水平和結構都相對較弱,并且這些指標往往不準確。當然,一些指標總是比其他指標更容易測量。例如,工作場合安全性就是運作表現和員工滿意度中比較容易測量的一個部分。但是其他很多非金融指標,就相對更難測量。 這些問題真的有那么重要嗎?即使沒有法規要求公司報告非金融要素運行狀況,但是當利益相關者受到公司表現差、丑聞乃至倒閉的威脅時,市場也必然要求公司公開這些信息。調查中92%的人認為,在監管金融和非金融要素中,董事會和首席執行官負有同等的責任。不僅如此,82%的調查對象表示,如果董事會提出要求,公司管理層會有更強的動力重新評估他們監督和測量非金融表現的方法。 這些都是非常鮮明生動的統計數據。同樣,這也將賦予董事會以更強的責任,去對公司運作中這些不那么直觀的內容作出更全面的評判。 任務是緊迫的。董事會完全可以采取多種行動,提高監管效率。他們必須加強關注決定公司表現的決定因素,并且嚴加監督這些要素的執行。他們應該把這些當做董事會業務的最根本組成部分,并且保證管理層切實對董事會負責。為了改進目前缺少有效管理系統的情況,董事會成員必須創造出更好的監督和測量工具,同時還要設置具體的金融與非金融運作目標。 此外,最重要的一點是:董事會必須把對管理層的獎勵與影響公司表現的所有關鍵要素掛鉤,而不僅僅是財務表現。這是董事會向公司高管傳遞清晰信號的方式。 1999年《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中,超過20%的企業已經從2004年的榜單上消失。這是一個顯著的變化,也是對公司管理者的重要警示,任何公司主管都不應該忽視這一點。 遵循商業倫理并且治理完備、注重所有關鍵成功因素的公司,往往在各個方向上都能做得更好,其中也包括財務底線。我們的確見過治理完美無暇的公司,他們才是能夠一年接一年一直高飛不落的。 作者為德勤全球首席執行官 評之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