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市場中的經濟學原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8日 03:44 第一財經日報 | ||||||||
甘牟 人們經常會問起一個問題:運用經濟學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范例到底有哪些?已開始在全世界范圍內執行的《京都議定書》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早在1972年,美國經濟學家DavidMontgomery就從理論上論證了“污染市場”的益處
通過市場交換有效減少污染需要兩個前提條件。其一,甲乙兩電廠排放的污染對大氣環境的影響相同。例如,如果污染物是二氧化碳,甲乙兩電廠可以一個在美國,一個在中國(兩電廠減少一噸二氧化碳,對全球溫室效應的影響是一致的)。如果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則甲乙兩個電廠通常需要在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交換才有意義。其二,兩個電廠減少污染的成本差別較大。差別越大,通過“污染市場”進行交換的好處就越大。 此外,還需解決觀測污染排放量和分配污染配額兩個問題。準確觀測污染排放量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連續觀測一個大的污染源一年約需要100萬元人民幣。分配污染配額則需要兼顧效率與公平。一般而言,污染配額是根據歷史上的污染排放量來制定的。這樣做雖然可以避免某些企業為增加配額而有意提高污染排放量,但同時卻懲罰了那些已經對環境保護有所投資的企業。如何確定配額的討論在學術界還遠未結束。 迄今為止,世界上已經建立了很多的“污染市場”。規模最大、也是最成功的是美國從1990年開始實施的全國范圍內的二氧化硫市場。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禍首,其來源主要是含硫煤的燃燒。用低硫煤或者安裝除硫設施可以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但都會增加成本。1990年以前,美國政府通過指令以及配套的懲罰措施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但效果甚微。啟動于1990年的二氧化硫污染市場幾乎超乎所有人的預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截至2000年,美國二氧化硫的總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了30%;更重要的是,企業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成本大大降低。近年來,每噸二氧化硫的市場價約在200美元以下,也就是說,少排放一噸二氧化硫的成本低于200美元。據估算,若沒有“污染市場”,減少一噸二氧化硫排放的成本在500美元到1000美元之間。目前,每年美國二氧化硫污染市場的總交易量大約有25億美元。 正是由于美國二氧化硫污染市場的成功,智利、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挪威、丹麥等多個國家都建立了類似的市場。一些大公司也在公司內部建立這樣的市場。例如,在英國石油公司(BP)內部的二氧化碳市場上,一噸二氧化碳的價格大約是20美元。與此同時,該辦法還被引入其他領域。例如,阿拉斯加的捕魚權市場。由于過度捕捉,漁業資源的再生受到威脅。通過發放捕魚權的辦法可以限制總的捕魚量,從而保證了漁業資源的再生。而捕魚權的買賣則保證了捕魚成本的降低。 不過,就規模而言,這些市場都遠遠不能和《京都議定書》中的二氧化碳的“污染市場”相比。此前的市場僅限于一個國家,而《京都議定書》中的二氧化碳市場則是全球性的。根據《京都議定書》,2008年將實行污染排放量的限制。據測算,到那時,全世界“污染市場”的交易總量將達每年100億美元。而交易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大。目前,市場上一噸二氧化碳(大約是一輛小汽車行駛三萬公里的排放量)的價格大約在8美元到10美元之間。 中國目前也有小規模帶有實驗性質的二氧化硫污染市場。江蘇省及山西省太原市都有各自的二氧化硫污染市場。據《中國日報》報道,江蘇南京的電廠與江蘇太倉的電廠簽訂協定,由太倉的電廠購買南京的電廠約5000噸的排放二氧化硫的權力,每噸價格在1000元人民幣。這個價格低于美國市場二氧化硫的價格,但遠高于目前國家對二氧化硫排放征收的“污染稅”(每噸200元人民幣)。 中國是《京都議定書》的簽約國,但沒有參與到所謂的“一類”國家中。《京都議定書》只對“一類”國家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有所限制,也只有“一類”國家可以參與二氧化碳污染市場。這里面既有一個學習及了解的過程,也有我們自己對排污成本的考量。當然,沒有直接參與也使我們不能直接獲得其中的收益。不過,這并不說明我們與《京都議定書》的二氧化碳市場完全無關。事實上,我們可以通過與“一類”國家的合作來間接參與這個市場。根據《京都議定書》的規定,如果“一類”國家幫助其他國家減少了污染量,這些減少的污染量就可以在“污染市場”上交換。而減少污染的方式可以通過植樹造林、投資排污設備等多種形式。 短期內,我們應一方面逐漸加大和完善自己的“污染市場”,另一方面我們也應鼓勵和扶持國內企業與“一類”國家合作減少污染。對國內的企業而言,《京都議定書》實際上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減少污染、提升企業水平的契機。現階段,國內的企業控制污染的水平相對較低,減少污染的成本也會較低。如果有合適的合作伙伴,就可以通過國際“污染市場”來改善國內的污染狀況,來增加森林覆蓋面積,達致多贏。當然,也希望在不遠的將來,中國能夠加入全球性的二氧化碳污染市場。 (作者為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副教授和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研究員)資料圖片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