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奇跡令文化生輝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8日 00:37 中華工商時報 | ||||||||
時評 《新聞周刊》讓中國電影明星登上雜志封面;《財富》論壇在北京擺下文化和體育“圓桌”;舞蹈“千手觀音”讓世界500強的CEO們如癡如醉。中國經濟奇跡的發生,讓中國文化熠熠生輝。
一個國家的文化不僅是體育、電影和舞蹈,還包括更為廣泛的社會組織制度和整體價值觀念。經過千年的燦爛文明,又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無聲無息,中國文化重新被西方認識、欣賞和羨慕。 文化的繁榮、文化的強勢從何而來?是經濟,正是經濟奇跡令文化生輝。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的改善,古老文明得以繼承和發揚。 本來文化無所謂優劣,只有多樣性。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令其自豪的文化,但歷史長河中往往是經濟強者成為了文化強者,主導了一個時期世界文化的主流。希臘精神、羅馬法典、漢唐雄風、歐洲工業文明、美國消費主義,從來都是經濟強者成為文化輸出者。 從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到湯因比的《歷史研究》,再到湯林森的《文化帝國主義》,一大批杰出學者都沒有跳出文化興衰循環的思維模式。而當今世界,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權利選擇經濟發展的道路,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應該得到尊重和傳承。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積淀,不可能推翻重來,只能在原有基礎上隨著經濟發展不斷調試。無需“全盤西化”,日本、亞洲四小龍在文化上與西方精神有很大差別,也實現了現代化。中國要走符合自身經濟發展規律的路,正確的經濟發展道路是文化繁榮的基礎。 要讓文化生輝,就要一心一意搞經濟建設。既然生產力潛力大,就應該放 手發展。經濟更加發展,才能“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既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文化也會隨著生產力發展不斷調試。傳統文化會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揚棄過去的短處,吸收其他文化的長處。當經濟更強大時,中國現代文化也將成為最令人羨慕的文化。 要讓經濟持續發展,就要選對經濟發展的道路。經濟“奇跡”其實并不是奇跡,發展的路走對了,“奇跡”就產生了。要“奇跡”繼續,就要按“科學發展觀”,走均衡、全面、可持續的道路,也就是按照比較優勢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以最快的方式發展經濟,為文化復興奠定基礎。 經濟奇跡不僅令文化生輝,還為制度的變遷打下了基礎。按比較優勢發展經濟,經濟就會持續發展,民主制度才會逐步完善。比較世界經驗,如果不能遵照比較優勢發展經濟,就算是“憲政民主”也產生不了經濟起飛。 民主的基礎不是貧窮。經濟發展,人民富裕,在實現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后,才有“保護私有產權”的強烈愿望,才有民主制度的真正訴求。只有產生有效的需求,才可能產生有效的供給。 今天的世界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中國經濟在21世紀的復興,不是要成為另一個“文化帝國主義”,而是要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回歸;讓中國人更加熱愛自己的文化;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的文化;讓中國傳統的文化兼收并蓄,成為優秀的現代文化,和所有民族的文化一樣,為世界多樣性做出貢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