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盤點數據不實 出奇工作效率遭質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0日 09:04 中國經濟時報 | ||||||||
石敬濤 旅游局所屬的中國旅游網消息,8日下午5:00,全國假日旅游部際協調會議辦公室發布《2005年“五一”黃金周旅游統計報告》,該報告是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別對轄區內“五一”黃金周的接待規模和效益進行了統計調查后,經國家旅游局、國家統計局匯總而成。(5月9日《人民網》)
我們看到,此報告“生動而鮮活”,面面而俱到。比如,此報告顯示,黃金周期間,全國共接待旅游者1.21億人次,比2004年增長16%;實現旅游收入467億元,比2004年同期增長20%;旅游者人均花費支出385元。此外,報告甚至對于過夜旅游者、一日游游客的人次,對于民航、鐵路的客運收入等也都“運籌帷幄”,了然于胸。 筆者感覺,統計應該是一個“細致活兒”,要想保證統計數字真實、權威和公信力,一需要時間,二需要認真對待,正可謂“慢工出細活兒”。尤其是對于黃金周這樣的復雜統計,涉及到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光全國各個地區數據的統計匯總,如果沒有10天半月的“精打細算”,我想是很難得出一個準確的統計數字的。 而我們看到,在黃金周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在8日下午,管理部門就在“第一時間”內出籠一個如此“全面”、“準確”的“統計報告”,在讓公眾對其“出奇”高的“工作效率”表示“贊嘆”和“折服”之外,這種“出奇”高的“工作效率”,還讓公眾產生了心中無數個問號和質疑,以及由此產生的對這種“早產”統計數字的不信任。 新華社的記者對各省市的數字進行“盤點”之后,發現其中有不少“規律”和“奧妙”:首先,這些數字都是以500元為基數上下浮動。各省在旅游資源的豐富性、旅游市場繁榮程度等方面并非整齊劃一,人均都消費500元,是不是太巧了?再者,我國的統計網絡建設遠未達到四通八達、一日千里的程度,各省要將成百上千個景點,在7天長假里的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全部匯總起來,絕非一日之功。 統計數字是怎么迅速“出籠”的呢?東北某省旅游局一位負責人“一語道破天機”:為了不在國內同行面前“丟臉”,也對上級部門有所交待,本部門的主管領導通常授意他們每次統計均以上一年的數字為“基數”并按照一定的百分比“有所增長”。“一些省的黃金周旅游統計數字都是這樣測算出來的!同比增長的百分比也是事先定好的!”(5月9日新華網)原來如此! 朱總理當年在視察國家統計局時曾欣然命筆,寫下了幾個大字“不出假數”。有人說:這個要求是否低了點?但是,現在面對各省市、各地區,甚至國家旅游局、國家統計局在“第一時間”出籠的“黃金”統計數字,甚至連小孩都能看出其中的“貓膩”。在統計問題上能作到“不出假數”,實在是一個“奢望”。 有人說,統計數字是靜止的歷史;歷史是流動的統計數字。可是,這種摻水的“黃金”數字,怎么能有“資格”成為靜止的歷史?怎么能讓我們的決策部門運籌帷幄、科學決策?這種“皇帝新衣”式的統計數字,對于社會經濟發展還有什么實際意義?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