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黃金周遭遇七年之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08日 14:08 寧波晚報 | ||||||||
易其洋 對于今年的“五一”黃金周,節前就有這樣的說法:感覺像雞肋:出去,人多;在家,無聊(4月26日《競報》)。節日期間,這樣的感受更為真切:國內游價格七年來首次下降,但還是有許多人選擇了“不遠游”,甚至不出游(4日《南方都市報》)。檢查“黃金周”收獲,不少旅游部門有一個相同感受:今年人們出游的熱情不如往年,“黃金周,不出游”,長
七年前,第一個“五一”長假,第一個“黃金周”,大大小小的媒體成天嘮叨:有錢又有閑了,出去旅游正當時。于是,筆者同幾個朋友相約同去黃山。但三天的旅游經歷,讓人不堪回首:旅行社說的三星級賓館變成了土里土氣的招待所,還居然是5人一間;每餐38元的標準,10個人竟然只有5盤菜,飯還是冷的;為坐纜車早晨5點多就爬了起來,在山下排隊等了2個多小時才擠上;上蓮花峰時,人太多,被擠在半山腰里,上又上不去,下又下不來,1個多小時前胸貼著別人的后背,后背又被別人的前胸貼住,那滋味真讓人終身難忘;照片倒是拍了不少,回來洗出來一看,密密麻麻全是人,要是不認識,還不知道是在拍誰呢……此后,有人一提“黃金周”出去旅游,我就想跟他急。自然了,此后每逢“黃金周”,打死我也是不會出去了———那不是花錢買罪受嗎?并不厭其煩地勸說朋友們:“黃金周”,有錢也別出去玩! 去年,香港有人拍了部電影,叫什么《七年很癢》,說的是,夫妻結婚七年后,感情漸淡,便會心里發癢,時不時地產生“有點外遇,來點激情”的想法。 今年五一正好是“黃金周”“誕辰”七年。我相信這樣的報道絕對是真的:五一“黃金周”有六成人選擇“不出游”(4月27日《北京青年報》)。有人說這是消費者“消費理性”的回歸,是“用腳投票”的必然結果。七年哪!有多少經驗可以總結,有多少教訓值得記取,一個人能不變得成熟、理智嗎?我覺得,與其說“游人少了,都是漲價惹的禍”,不如說是消費者的“醒悟”和商家的“發狠”都太慢,終于在今年“想到了一起”的必然結局。就像夫妻倆離婚,不能絕對地說是某一方的錯一樣。 當然,“黃金”變成了“雞肋”,對誰來說都不是好事。解救的辦法首先得由政府和商家想。比如,政府盡快出臺分時度假辦法;比如,商家實行“限量預約旅游”,努力提高服務質量等。夫妻間的“七年之癢”,畢竟還有“愛情的結晶”———孩子時不時在中間發揮調和與潤滑作用;但“黃金周”的“七年之癢”,造就的卻是商家的妄自尊大、霸氣十足,消費者的傷痕累累,“杯弓蛇影”。 大家都不能光顧著玩了,是該靜下心來想想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