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董事會2005 > 正文
 

黑幕止于通透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04日 16:17 《董事會》

  在種種黑幕下,問題高管能夠不經過董事會胡作非為,一方面折射出來的國有資產所有者缺位、內部人控制的公司治理結構矛盾,以及內控制度缺失等等問題。另一方面,關鍵在于中國公司制度對于企業高管個人信息的不透明,給高管有了欺騙公眾的機會

  文/ 徐超

  道德約束不了貪婪

  中國公司高管容易出現種種“黑幕”問題,與整個企業制度環境有關,也與治理結構不完善、缺乏相應的問責機制等因素有關,更與中國的企業高管個人信息不透明有關。

  公司頻繁出事,信息的透明程度為根本。中國國內的1400多家上市公司,基本上還是屬于比較優秀的企業。這些問題在非上市公司同樣存在,只不過上市公司的信息公開化,使其中的問題暴露得更快、更透明。

  2004年2月份,曾身兼江紙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的江西紙業(600053,SH)原董事長姜和平被人民法院一審以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判處死緩。7年里,姜個人收受、索取賄賂過百次,共計389萬余元,另有480萬元巨額財產來源不明。

  由姜和平引發的腐敗案件達27件,企業內部呈現出集體腐敗的現象,幾乎囊括了集團與上市公司各要害部門的負責人。如齊魯石化(600002,SH)高管的前“腐”后繼。繼前任董事長王延康被拘捕、前任公司經理侯錫明被判刑17年之后,2004年初董事長張深又被“雙規”,非上市及上市公司20余名處級以上中層干部被查處。

  大型國企的集體腐敗現象被稱之為“國企改革滯后綜合癥”。這類國企一方面獨立性差,企業干部制度依然如舊,高管說下課就得下課,與企業利益無關;另一方面上級部門監管不力,高管權利很大,大型國企又是目前國有企業改革的最后“堡壘”,部分私營企業趁機向高管“尋租”,容易造成個別高管產生短期行為,助長“撈一把”的投機心理,將大型國企改革視為最后的“機會”而大肆貪污腐敗。這類制度性問題如不加以解決,“綜合癥”很難治理得好。

  我們習慣將焦點聚集在當事人身上,忽略了其關聯方的責任。如果銀行、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及其子公司等相關主體密切關注了公司的動態并提出質詢,問題可能會在相對更早的時期被制止。

  我們需要承認,靠個人的自我約束去防止貪婪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有必要在制度建設上,建立、完善、健全高管提升的渠道,保證他們個人信息的準確性。

  高管通透

  綜觀近幾年來的案例,國內“問題高管”出事軌跡一般為:違規操作資金鏈斷裂——主要責任人出走——其他管理者不知情——原有公司換殼或者換人繼續經營。受害的不只是公司,還有諸多受牽連的貸款擔保關聯企業、銀行,而最終真正受害的是那些一直在虛假的信息蒙蔽下持有這些公司股票的中小投資者。

  三年多來,滬市上市公司共有477人(次)董事、監事和高管人員受到了公開譴責。據全景資訊相關統計顯示,自2001年4月以來,共有61家滬市上市公司受到了上證所77次公開譴責。2001-2003年分別為18家次、19家次和19家次,2004年多達21家次。ST寧窖董事、監事和高管人員中共有多達70人次受到公開譴責,而且大部分董事都受到了多達三次的公開譴責。

  中國的有關部門當然也采取了各種措施。如中國的證券交易所先后建立公司誠信記錄。

  上證所網站“上市公司誠信記錄”欄目又增加了“關于董事、監事、董事會秘書及高級管理人員任職情況”和“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獨立意見發表情況”的查詢功能。

  深交所網站及中小企業板塊網頁也有誠信檔案,公眾同樣可以按公司名稱、證券代碼、相關人員名字、處分類別、時間段等單獨或組合查詢方式快捷、方便地檢索。

  然而,光是交易所的信息公布還不夠。中國還需要健全中介機構,讓人才“獵頭”公司發揮其作用。如果中國的大型公司不引入“獵頭”這樣的中介來選擇公司高管,一味內部提拔,近親繁殖,恐怕“一鍋端”的高管事件還會層出不窮。

  峻法治亂

  違規成本太低、司法滯后不力,這是“問題高管”們“前‘腐’后繼”的重要原因。但這些道德層面上的公開譴責,恐怕無法喚回高管們的良知和誠信。因為“投入”“產出”存在巨大反差,令大部分人會產生僥幸心理。

  法治是市場經濟的靈魂。對那些違規者訓以譴責,甚至斥以寡廉鮮恥,都難泯其貪欲之心。惟有嚴肅法紀,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方能使違法違規者得不償失,遵紀守法者又得有所值;如此方能引導經營主體守法經營,股票市場良性發展。

  上市幾十年、市值達1572億日元的西武鐵道股票,因在股東比率上的記載隱瞞了實際控股股東的信息,不久前被東京證券交易所罰出了交易市場。

  近期以來,中國股市頻刮“清污風暴”,司法機關迅速強力介入,“問題高管”紛紛落馬。這會讓中國的公司產生陣痛,但畢竟是治本之路。

  2005年2月5日,中國證監會對西安達爾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許宗林開出了永久性市場禁入、罰款30萬元的“處罰清單”。此前不久的2004年12月1日,西安市人民檢察院認定,許宗林涉嫌職務侵占罪和挪用資金罪。

  1月27日,西安市人代會暫停了許宗林的人大代表職務,并許可西安市人民檢察院對許采取強制措施。

  刑事處罰、行政處罰、經濟處罰,“三管齊下”背后傳遞出來的信息,既是對國家利益、經濟秩序、股民權益三位一體的全力維護,更體現出監管層對股市“猛藥治沉疴”的堅定決心。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問題高管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 】【打印】【下載點點通】【多種方式看新聞】【收藏】【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2005年上海國際車展
日本謀任常任理事國
圓明園工程風波
定遠號艦重返威海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珠峰科考登頂復測
2005環球小姐賽
家裝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國特種部隊生存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