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民族心志 創(chuàng)造國家未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30日 14:20 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 | ||||||||
評論 經(jīng)歷了60年的曲折與努力之后,現(xiàn)代中國最主要的兩個政黨終于在她們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再次并肩走到一起。4月29日,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和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完成了“世紀握手”,就兩岸關系和兩黨交流等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對話。
國共兩黨最高層的再次會晤,意義絕不只在于將兩岸關系引入和平繁榮的勝境,而且在于這兩個最主要的現(xiàn)代政黨走出對立的歷史,走向歷史性的和解,為中國現(xiàn)代政治文明的發(fā)展注入了嶄新的內涵;在于這兩個政黨對孫中山所開辟的民族復興大業(yè)的共同提倡,對當代中國人肩負的歷史責任的洞見與澄明,為這一代中國人的生命注入了更強勁的動力與活力。“世紀握手”不僅指向當下的急務,也指向民族和國家的未來;不僅指向兩岸政治與經(jīng)濟的共同利益,更指向中國人的民族認同與精神世界。 在兩岸局勢復雜膠著的局面下,由中國現(xiàn)代史上兩大主要政黨來開啟兩岸中國人對話交流的進程,不能不說是歷史的一件大姻緣。對民族復興責任的自覺擔當,是這兩個政黨的最重要共識。如今國共兩黨告別歷史,就兩岸交流和兩黨交往探索新路,自然也有其顯著的性格與懷抱,那就是,她們的熱情與關懷所系,更多是中華民族的未來與振興。 這是為中國奮斗了近一個世紀的兩黨現(xiàn)在能夠再次走到一起對話交流的精神基礎,也是以后開創(chuàng)兩岸關系新局、迎接國家美好未來的精神基礎。沒有這種精神基礎,兩岸的對話與交流將是截然不同的局面。在這次必將于21世紀的中國史留下重重一筆的會晤上,胡錦濤和連戰(zhàn)都緬懷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山先生,不約而同地引用中山先生所言的“振興中華”以及“和平奮斗救中國”,表達各自對民族責任的自覺意識與擔當,表達各自以兩岸中國人的愿望與理想為基礎追求中國美好未來的心志。 這兩個政黨對于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fā)展都曾有巨大貢獻;今天她們在兩岸問題上亦展現(xiàn)了為未來謀新局的膽識與魄力。如連戰(zhàn)在北京大學的演講對鄧小平與蔣經(jīng)國的評價,在這樣一個歷史的中間,關鍵人物在關鍵時刻做了關鍵的決定,扭轉了關鍵的歷史的方向,這是驚天動地了不起的事情。 中國共產黨成功地調整了對臺政策。既通過明確底線限制了臺獨的空間;又增加靈活度,為兩岸各層次的對話留出了更富彈性的空間。這是她為完成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復興大業(yè)的里程碑式的努力。中國國民黨亦在歷史轉換的關頭拿出了十足的活力,把握民意與潮流,在追求民族振興的道路邁出了相當關鍵的一步。連戰(zhàn)從南京到北京一路行程中多次感人的講演,不難讓中國人領會到國民黨及其領導人對民族責任的意識。此次引領臺灣政壇潮流的拓展,表明中國國民黨在中華民族的未來發(fā)展和臺灣的政治進程中,能夠對挑戰(zhàn)與困難做出靈活和明智的應對,發(fā)揮相當重要的作用。 歷史在改變。現(xiàn)在國共兩黨確立了兩黨交流與對話的新機制。胡連會晤之前12年的同一天,“汪辜會談”舉行,兩岸關系、國共兩黨關系良性發(fā)展的曙光初露。可是在當時,無論如何也無法想象今天這番情景。中國人拿出了在世界變遷和自我發(fā)展中學到的智慧,在歷史的轉折關頭,激發(fā)了當代中國人復興民族和文明的理想、熱情與志氣。不管國民黨在島內處于何種政治地位,此次“世紀握手”都是兩岸恢復正常交流和重構國家認同的先聲,都是中國崛起進程中的重大事件。 春天已經(jīng)到來。中國人和她的兩大政黨超越了歷史,以“世紀握手”營造了深具戰(zhàn)略眼光、指向民族未來的精神氛圍,非常強烈地突出了一代人對民族和國家未來的責任感,激發(fā)了兩岸中國人為子孫后代謀幸福的責任意識和政治意識。這將對中華民族的崛起有決定性的意義。有了這種心志與底氣,日后在面對地緣政治的壓力以及臺獨勢力的挑戰(zhàn)之時,兩岸中國人可以有更多的勇氣與信心,可以有更多的團結與互助,有更多如建立兩岸經(jīng)濟合作機制、促進臺灣農產品登陸之類的靈活構思,來贏得民族與國家的美好未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jīng)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jīng)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