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體制創新成為經濟改革主菜譜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5日 02:19 第一財經日報

  王東京

  日前,《國務院關于200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出臺,明確指出2005年為改革攻堅年,并且從體制改革的層面在十大領域作了進一步的規范。這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更加有力的基礎。

  為什么現在要提出“改革攻堅”?經過20多年的改革,現在已進入核心層面。面臨的重點就是攻克那些阻礙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經濟學講,“制度高于一切”,唯有通過體制創新,我們各項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到2010年要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框架。現在剩下5年多的時間,如果我們不對不適用于市場經濟舊的體制進行創新,就很難達到我們既定目標。所以,一方面是任務重,另一方面是這次改革攻堅有時間表,主要工作都要在2005年啟動,有些當年就要完成。對于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有個清醒的認識和明晰的解決方案。

  土地流轉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

  《國務院關于200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第一條講的就是農村改革。中國改革,應當說首先是在農村啟動的,而這次改革攻堅,國務院又把農村改革作為排頭兵,放在首要地位。20多年前,農村改革是以家庭承包責任制為突破口,而這次改革攻堅,則是對農村土地流轉制度進行創新。家庭承包責任制解決的是農民的溫飽問題,而土地制度創新,是要解決農民致富的問題。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曾指出,農村改革要實現兩次飛躍,第一次飛躍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二次飛躍是實行土地的規模經營。我認為這次農村改革攻堅,就是要推動農村改革的第二次飛躍。

  為什么要抓住土地流轉問題?這些年來在幫助農民增收方面,政府出臺了不少政策,但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就是說,靠政策來幫助農民增收,我們基本上已走到了盡頭。像費改稅、免征農業稅、糧食生產直補等辦法,政府都用過了?赊r民的收入狀況,還是不理想,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擴大,現在到了1:3.21。要真正提高農民收入,必須走土地規模經營的路子。

  現在人均耕地是1.5畝,無論種什么都不可能致富。要是種20畝地就能賺錢。一畝地500元的收入,20畝有1萬元的收入。這樣與城鎮居民收入就差不多。所以土地要集中,要規模經營。為此,政府必須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土地流轉制度,而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要落實農民的耕地產權。耕地產權不是所有權,它是除了所有權之外的另外三個權能:一是使用權,二是收益分享權,三是轉讓權,F在農民基本上沒有轉讓權。比如說,一些地方政府要建開發區,把耕地圈過來,很低價格就買斷了。這種做法為什么能進行下去?就是因為農民沒有轉讓權。所以,土地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政府要通過立法明確農民要擁有耕地的轉讓權。農民有了轉讓權,就可以自行決定土地要不要轉讓,按什么價格轉讓,如此,土地流轉中農民的利益才能得到有效保護。

  國企改革要突破“三難”

  國有企業改革有三難。第一是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難以實行權利與義務對等;第二是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獨資企業,難以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第三是大型國有企業的產權改革難。最新文件停止了大型企業的MBO,說明大企業產權制度怎么改,始終沒有找到好的辦法。

  十六大確立對國有資產管理是中央和地方分級管理體制,國資委把管人、管事、管資產結合起來。但如此就出現一個問題,國資委究竟是政府還是企業?如果是政府,就是新的政企不分,這個問題怎么解決?第二,國資委如果代表政府管資產、管人、管事,管錯了或失誤了怎么辦?誰來追究國資委的責任。這次《意見》里面提出,要追究失誤責任。我認為這一點非常重要。董事長、總經理決策失誤,一定要追究他們的責任,但同時也要追究國資委的連帶責任,因為人是你派的,你派人就失誤了。這個問題不解決,那么所謂的攻堅,恐怕就談不上在關鍵層次、關鍵部位上的攻堅。

  企業內部法人治理結構,中央從黨的十五大開始就提出來,公司制的核心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為什么我們的法人治理結構至今還不完善,最大的問題就在于投資主體單一。這是根本問題。為什么呢?因為只有國家一個股東,F在企業的董事長監督總經理,總經理監督副總經理,副總經理監督部門經理,部門經理監督員工,自上而下的監督沒問題。但是,誰來監督董事長?監事憑什么來監督董事長,有什么科學依據相信董事長不能擺平監事?所以,完善公司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是改組股東會,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的關鍵。

  產權要改革,但改革的步驟要循序漸進。產權明晰是對所有企業講的,不是只針對小企業。具體途徑怎么改?那就要解放思想。大型國企搞MBO,目前條件不成熟,但不等于說大型國企不能搞產權改革。中央提出大力鼓勵國有資本與非公有資本的聯合,實行混合所有制經濟,就是一條以“混”促“清”的路子,在實踐中應當積極探索。

  非公經濟政策要與國企和外資一碗水端平

  現在人們在觀念上對非公經濟歧視的不多了,但是在體制上、在政策上還是多有歧視,比如在市場準入方面,有很多行業,民營企業是進不去的,這種就是體制性歧視。所以,要在體制和政策上把非公經濟與國有經濟一碗水端平。還有,國內非公企業與外資企業,也要平等競爭。能夠向外資企業開放的行業,一定要同時向國內非公有經濟開放。比如保險業,外資都進來了,為什么我們的非公有經濟不能介入?這次國務院提出要統一內外資所得稅,非常好,是政府在創造公平競爭環境方面一個有實際意義的舉措。

  金融體制改革要逐步弱化政府干預

  金融改革關鍵也是體制創新。國有商業銀行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不能自主經營,還有濃厚的行政色彩。國有商業銀行的行長,是副部級,其信貸業務很難擺脫政府的干預,獨立性很差。現在政府每年都有投資項目,一旦有資金缺口,就會逼銀行貸款。所以金融體制改革的重點,是要逐步弱化政府干預,為此,就必須對國有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而且也要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如果銀行仍由政府控大股或者政府獨資,那么商業銀行改革就會換湯不換藥,重蹈國企改革的覆轍。像工商銀行施行股份制改造,行長可能改稱董事會主席,沒了行政級別,但政府是唯一的股東,打斷骨頭連著筋,在貸款業務上,就仍然擺脫不了政府的干預。

  銀行改革不僅僅是要強化貸款的終身責任制,最根本的,是銀行的產權制度改革,只有把國有銀行變成真正的商業銀行,好多問題才能迎刃而解。至于中國的資本市場,我認為,既然叫資本市場,那就是說資本進入市場后,是市場的事情而不是政府的事情。像股市,政府沒有義務去托市,也不可能去托市,政府只能去規范與監管,去把股市的規矩搞得更完善、更公平。這些年,我們在一直在說政府是裁判員,既然政府只是裁判員,那么股市上誰盈誰虧,就與政府沒有關系,那是市場博弈的結果。所以,長期以來,很多人希望政府托市,讓股民賺錢,這是一種超越政府職能的期望,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財稅體制改革應增加對基層的財政轉移支付

  《國務院關于200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也重點提出財稅體制改革,財稅、投資和價格是經濟運行中重要方面。在財稅方面,中央提出了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的轉移支付,調整優化轉移支付結構,規范轉移支付辦法。那么,從中央到省、市、縣級的整套轉移支付的政策里,分配比例是當前的關鍵。其次才是轉移支付的問題。

  過去強調提高兩個比重:提高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財政占全部財政收入的比重。前些年,政府為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提高兩個比重有一定的合理性。今后,兩個比重是不是還要提高?如果是,那么中央財政究竟要集中多少算合適?現在的情況,是越到基層財政越困難,縣鄉兩級的財政開工資都有問題,所以,在財政分配上,我們要注意培養基層財源,F在,鄉鎮一級的平均負債大概有500萬元左右。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中央給地方財政留的太少,的確是一個事實。實施分稅制后,所得稅歸地方,增值稅由中央和地方共享,地方留25%,中央拿75%,大頭歸了中央,而所得稅由于這些年中小企業不景氣,故地方財政所收甚少。再有,有些原本屬上級財政承擔的開支,現在卻讓基層財政負擔。最典型的就是九年義務制教育,應該說,義務教育應主要由中央財政付錢,可現在卻讓最困難的鄉鎮承擔大頭。所以,這次財稅改革,應當適當增加對基層的財政轉移支付,逐步化解鄉鎮的債務負擔。(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評論】【談股論金 】【打印】【下載點點通】【多種方式看新聞】【收藏】【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春意融融
綠色春天身臨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場啦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