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大案頻發 應讓四大行互查內部風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3日 17:34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石海平 今年的銀行業風險檢查可能是建國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目前,這次檢查第一階段的工作正在逐漸“收網”。 從暴露出來的情況看,這次檢查也發現了不少問題,比如中行在4個省的分支機構發現
這些案件跟前期動輒上億元的銀行大案來看,顯然是“小巫見大巫”。 銀行的操作風險源于不正確乃至于失敗的內部程序、人員和系統,或者外部事件導致的損失。銀行自查固然能夠降低內部程序和系統中出現的問題,但是,對于內部人員和外部情況引發的銀行操作風險來說,效果就不一定能顯現出來。 從建設銀行爆出吉林分行朝陽支行、鐵路支行被詐騙3.2億元,管理人員涉嫌攜800萬美元外逃;農業銀行包頭市匯通支行內部人員與信用社及社會不法分子相勾結,騙取銀行高達11498.5萬元貸款的事件。到中國銀行黑龍江省分行河松街支行原負責人高山等突然失蹤,幾億元資金失蹤,都不難發現,內部人員的問題已成為當前銀行操作風險的主要來源。 要控制內部人員導致的銀行操作風險,辦法有很多。首先是加強道德約束,提高銀行人員的職業操守;其次要加強對違規人員的打擊力度,包括提高現行的刑事量刑標準、對其獲得的不良財產在追索的時候引入連帶賠償制度;第三,采取“高薪養廉”的辦法,提高銀行員工的薪酬,從而提高其違規的機會成本,達到減少銀行操作風險的目的。 而對于外部事件導致的銀行操作風險,重要的是信息不對稱性。要加強個人和企業信息的交流和溝通。而目前央行正在大力推進的征信體系建設無疑是解決問題的基礎。 現在,銀行檢查的第一階段——自查接近尾聲,筆者建議,在第二階段,不妨讓四大國有銀行進行互查。這樣做有這么幾個好處:一是可以解決信息的不對稱性,各家銀行通過互查,可以了解更多的情況;二是可以更好地發現內部人員導致的操作風險,由于跟內部人員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獨立性可以得到充分體現;三是銀行之間的互查,由于各行開展的業務基本上都差不多,所以專業能力可以得到保證。 不過,從長遠來看,要降低銀行業的操作風險,還需要做很多非常基礎的事情,其中就包括銀行自身制度的完善、銀監會的監管措施、加大對內部人員犯錯的懲罰、央行征信體系建設以及對未來新技術可能帶來操作風險的預防控制。 最新的消息是,為提高商業銀行風險監管的有效性,中國銀監會根據中國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并參照國際經驗,制定了《商業銀行風險預警操作指引(試行)》,將在銀行監管部門內部開展商業銀行風險預警工作。銀監會正在提高操作風險的監管水平,這是一個好跡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