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危險信號 審計干部為何向李金華求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0日 11:30 人民網-江南時報 | |||||||||
張培元 中央層面的國家審計署幾乎每年都會掀起一場“審計風暴”,而對于被腐敗官員“嚴重破壞”的襄陽來說,這樣的“風暴”卻很難掀起。2003年該區原審計局局長衛軍因挪用公款145萬元,被判處無期徒刑,時過兩年,這里的審計工作卻陷入困境。前不久襄陽區審計局職員汪慶萍等人向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發出求救信,痛陳幾年來該局超編嚴重、經濟入
一群富有正義感和職業良知的基層審計人員,何嘗不想學習自己的團隊領袖,像李金華那樣鐵腕赤膽,廣受人民群眾頌揚?可惜他們無能為力。前任局長的經濟腐敗,透支了審計的無形及有形資產;那么多官員濫批條子進人的人事腐敗,成本要他們分攤……上崗要繳上崗費,數月發不下工資,這些審計人員連自身生存都很困難,又如何看好國家財產? 這封寫向李金華的求救信,擠出了基層審計人員的辛酸淚水,更向全社會敲響了警鐘。誠如記者在走訪了解其他審計機構后所寫感言提及的,襄陽審計部門面臨的問題,正是地方審計困難運轉的一個樣本。透視該樣本中的幾個關鍵詞,讓人心情分外沉重。 關鍵詞之一:“生存審計”。汪慶萍、李坤等人不止一遍地呼吁,他們“不是為審計而審計,而是為生存而審計”。財政撥款總是存在巨大缺口,連人頭費都不夠,把解決問題的責任下放給職能部門,這在基層相當普遍。生存的重壓,只能引發“靠審計吃審計”、“靠權力吃權力”的后果。審計是為了收罰款,帶著罰款任務、創收指標去審計,因為收不來錢,審計人員連工資也沒有。這種生存式審計,偏離了審計宗旨,更把審計置于“打家劫舍”的形象危機邊緣。一個四處討飯的部門能樹起自身的權威嗎? 關鍵詞之二:“逆淘汰”。為官一任,進人一批,造成了很多地方政府部門的浮腫病。這種人事腐敗,造成了巴掌大的襄陽區,20多個審計編制竟有115名干部的擁擠現狀。上級政府處理這種腐敗后遺癥,依據的竟然也是裙帶關系,已經定到人頭的20多個編制,99%都是有背景的,真正搞業務、懂行的沒幾個。這種人事改革的最終結果是,留下關系和背景,庇護外行與混混,將真正的業務骨干淘汰出局。身負重要公共財產監督職能的審計局,如果淪為“關系局”、“人情局”、“權力局”,它怎能保持李金華式的履職忠誠?不搞監守自盜就不錯了! 關鍵詞之三:“上崗費”!吧蠉徺M”風行于某些地方官場,是一種可怕的現實。前不久遼寧阜新市國土資源局碩士公務員曹再學被迫下崗,就是因為沒有繳納上崗費。此次從襄陽區審計人員的生存困局中,我們又看到“上崗費”那鬼鬼祟祟的影子,再次讓人擔心。讓公務員們掏錢買座位,掏錢買崗位,他們今后的工作,能做到公正無私嗎?凡是花錢買帽子的事情,都不可避免地要引出腐敗下文。這種被某些政府部門視為正常的“交易”,很不正常! 基層審計人員向李金華求救,發出了一個危險信號,亟待有關部門重視!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