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權利為商品代言 但應該堅守道德底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9日 16:09 法制晚報 | |||||||||
高露潔牙膏是否能夠致癌,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科學問題,筆者并非科學家,不能妄加評論。倒是我們的專家們迅速作出了與此針鋒相對的結論:“外國專家的實驗室研究結果不能與我國的實際情況直接畫等號,否則就不科學、不嚴謹。”換言之,這些產品在中國沒有問題。國內國外兩種結論截然相反,誰是誰非?我們真不知道該聽誰的好。 其實,類似的事情近來頗多。如針對美國媒體的“偉哥可能導致服用者永久失明”的
專家的社會責任就是憑借自己的專業知識,對老百姓的消費提出警示。我們的某些“專家”似乎認定國外的專家技不如咱,大有一番推翻人家鑒定結論的架勢,可是又拿不出過硬的科學依據。這怎能不讓我們懷疑,所謂的專家到底是基于科學的判斷發表意見,還是有意為商家辯護,成了商家的“傳聲筒”? 有識之士指出,為數不少的專家正在成為某些利益團體的代言人。如在大家都在關注“蘇丹紅一號”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時,有食品專家卻表示:“傳統食品的致癌性往往大于‘蘇丹紅一號’,我們不應在‘蘇丹紅’事件上過分糾纏。”還有專家聲稱,蘇丹紅對人體的致癌性還沒有明確,少量食用不可能致癌,即使食用半年,每次少量食用,會否引發癌癥也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專家們說法雖然不同,但指向性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蘇丹紅不一定致癌,比蘇丹紅毒性大的食品多得是,再盯著蘇丹紅就是“過分糾纏”了。這些所謂的專家難道不就是在為某些利益團體辯護嗎? 在市場經濟社會里,專家成為某些利益團體的代言人或許不足為奇。但是筆者認為,專家盡管有成為某些利益團體的代言人的自由,但是也應該堅守道德底線。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