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叫停項目漸次開工 環保風暴盡現部門權力游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8日 02:36 每日經濟新聞 | |||||||||
康勁 今年年初“環保風暴”中被“叫停”的30個違法開工項目已經有29個通過了環保審查。持續長達3個月的2005年“環保風暴”漸次平息。(4月17日《北京青年報》)與掀起“風暴”時的轟轟烈烈相比,風暴平息顯得平靜、低調。當初,國家環保總局負責人在“叫停”30個違法開工項目的新聞發布會上,曾斬釘截鐵地說:“環保絕不是一個橡皮圖章”。現在
年初,一批在全國和當地較有影響的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強行“叫停”,一夜之間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人們把這次環保行動和去年的“審計風暴”相提并論,并賦予其一個響亮的稱謂“環保風暴”。社會各界對國家環保總局充分利用輿論監督這一社會資源,對違規項目主動出擊、公開曝光普遍寄予厚望。 但是,結果令人失望。據介紹,30個違規項目“在接到環保總局的通知后先后都遞交了環境影響評價書,而總局也專門對這些項目的評價書進行了評定,對符合2003年9月1日實施的《環境影響評價法》的項目”,國家環保總局很快下發了項目環評同意函。這就意味著,29個項目僅僅補辦了一份文件手續,就順利“過關”。 從環保違規項目,轉眼間變成了環保合法項目。申請文件內容怎樣?環保狀況是如何整改的?環保審批的“程序合格”是否就能代表項目本身“質量合格”?環保審批的過程是否公正、科學?在社會輿論對這些關鍵問題都不明了的情況下,“環保風暴”已經平息。 在此次“環保風暴”中,國家環保總局在開始時,堅決相信輿論、依靠輿論,通過輿論監督推進行動,以直接點名的方式向社會公開違規“黑名單”,有著陽光政務的鮮明特點。但是,在“風暴”開始之后,環境評價審批的過程本身,卻并沒有接受輿論的充分監督,不僅沒有通過公開聽證等形式,進一步加大公眾參與力度,而且,通過封閉式的操作,使原本違規項目合法化,這一風暴“游戲”,完成的只是環保部門從“橡皮圖章”向“權力大印”的轉變,提升的是部門的權力與地位。 腐敗總是與封閉相聯系;文明總是和公開相伴隨。這次“環保風暴”有關部門只公開別人,不公開自己;只希望對別人進行輿論監督,而自己的工作依舊封閉運行,那“風暴”的積極意義就非常有限了。走過場———難道這就是“環保風暴”的真實的動機和目的?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