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用長遠目光處理中日關系 思考中日關系邏輯起點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7日 09:37 經濟觀察報

  中日關系的未來將向何處走?我們以為,這不僅是當下很多人正在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也確實關乎我國和平崛起的未來,進而對亞洲和世界也會產生影響,這絕不是一個小問題。困難之處在于,在思考中日關系這個問題上,包含了理性與情感的沖突,歷史與現實的矛盾,利益和尊嚴的困惑。但復雜和困難不能成為我們停止思考的理由,因為在理智、情感、歷史、現實、利益、尊嚴之外還有一個責任,這個責任就是每一個當代中國的公民,都應為中國在21世紀成為一個民主富強的國家而努力。

  我們認為,這個大前提、大目標應該成為我們把握中日關系的邏輯起點。

  中日關系的首要癥結是日本政界不能正確對待歷史問題,并非周邊國家“過于小氣地糾纏于歷史”,確是因為“在歷史問題上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正是對現實問題的態度”。這是問題的關鍵。

  我們分析,更深層的癥結在于日本政界乃至知識界至今不能正確對待中國的崛起。正如有學者指出,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已經成為亞洲地區一個能夠與日本進行戰略競爭的國家。在日本政界看來,中國是日本謀求亞洲霸主地位的障礙。日本歷史上一向有擴張的沖動,在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幾十年后,它再次開始在外交和軍事領域躍躍欲試,這不能不令中國和韓國等亞洲國家感到擔憂。

  從這個背景出發,反對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行動就更容易得到理解,我們并非反對日本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而是認為日本在對歷史問題沒有正確認識的前提下,難以發揮這個作用,也難以讓那些與日本有著歷史問題的國家放心。

  二戰以后,為了對日本進行“民主化改造”,麥克阿瑟領導的美國占領軍留下了一部和平憲法。但是近年來,日本朝野一直存在著修改和平憲法的呼聲。雖然修改工作在2010年以前不大可能進行,但迄今提出的各種修改建議表明,修改后的憲法可能會允許日本在全球扮演更重要的軍事角色,因此不能不引起各個相關國家的密切關注。

  此外,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一事已成為中日關系的一個頑疾。而中方不斷被告知,這是日本特有的生死觀,也是日本國內的政治生態所決定的。但是日本政界必須看到,在當今世界局勢下,日本在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時,周邊鄰國,尤其是被日本軍國主義傷害過的亞洲諸國的信任是必不可少的。為此,在日本國內黨派利益以及所謂的“國民情緒”與日本真正的國家利益之間盤桓,有勇氣和眼光的日本政治家應該做出明智抉擇。大江健三郎曾指出:日本民族具有封閉性,不習慣于勇敢地面對自身的丑惡、不善于對自身進行反省,并習慣于隱藏自身真實的意圖。大江先生的話日本政界應該傾聽。

  關于中日關系,我們還有以下幾點思考。

  我們認為,中日兩個國家的和平共處對東亞乃至對世界都有益,我們應該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有困難要努力克服。當然也不絕對,因為友好的實現需要雙方的付出,雙方的行動;

  我們還認為,中日經濟關系有互補性,這種關系的存在是兩國改善關系的基礎之一。2002年,中日貿易額突破千億美元大關;2003年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日本最大貿易伙伴。數據還顯示,日本企業過去5年中已累計在華投資230億美元,僅2004年一年就投資了54.5億美元。有大量本地工人在日資或中日合資企業里工作。當然,再大的經濟關系也只是雙邊關系的一部分;

  我們不主張抽象地說反日,但我們堅決反對無視和篡改歷史的做法;

  我們認為僅以簡單的手段表達情緒,會使問題復雜化。其實,在一個競爭的市場里,消費者一定會根據自己的偏好作出選擇;

  我們有權表達自身的意愿,這是法律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表達的目的是讓世人,包括日本了解我們的歷史記憶、內心感受和態度想法,但表達應該在法律的規范下進行;

  我們反對暴力,因為暴力往往沒有原則;

  我們一貫主張用理性的思維來主導行動。盡管我們也知道,理性的預期也有自身的盲點,一是無法預期突發事件;二是理性思維是以絕大多數人都以此思維方式思考為前提,萬一并非如此,理性的盲點就會顯露;

  最后我們要說,處理中日關系問題必要有長遠目光,必要有韜略,必要面向未來,我們不能輸掉的是我們的將來,我們不能忘記發展自己才是根本。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中日關系 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春意融融
綠色春天身臨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場啦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