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離不開大環(huán)境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4日 15:06 大洋網廣州日報 | |||||||||
據多家媒體報道,“2005中國大陸慈善家排行榜”即將隆重發(fā)布,這個排行榜是由中國各公益機構參與并由中國社工協會企業(yè)公民委員會和公益時報共同編制的。4月11日下午,胡潤也通過互聯網發(fā)布了“2005年中國內地慈善家排行榜”。 圍繞兩個排行榜的誕生和誰更有權威性的問題,有一些說法。或許,屆時二者的結果也會有一些差異,這是正常現象,不必過多置喙。這里想說的是,這兩個排行榜其實都有一
在去年有關內地的慈善家排行榜出臺后,人們發(fā)現,許多在財富排行榜上赫赫有名的中國大陸富豪并未出現在慈善家排行榜上。富豪慈善家的缺位引發(fā)人們的擔憂。的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富豪多了。在獲得巨額的財富后,不少富豪過上了奢侈的生活,可他們中的很多人卻“兩耳不聞窗外事”,未能通過各種途徑回報社會,公益慈善事業(yè)中也未見他們的蹤影。不少輿論稱他們是“為富不仁”。倒是一些并不富有的人,對公益慈善事業(yè)比較熱衷。這在現代社會,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 財富是什么?除去少數人是通過不正當手段聚斂起來的以外,多數富豪們的財富當然是通過自己合法勞動辛辛苦苦賺來的。這不容置疑。不過,富豪們能賺取巨額財富,是離不開整個國家社會經濟環(huán)境的。俗話說,飲水當思源。因此,富豪們更應當認識到,財富意味著社會責任,財富越多,責任也就越大。這個責任就是扶持一些落后的行業(yè)、群體,為實現社會的文明進步、和諧發(fā)展做出積極貢獻。 社會成員之間貧富拉大,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容易引發(fā)一些不穩(wěn)定因素,也不合乎文明進步社會的發(fā)展要求。今天,我們鼓勵一部分人通過合法手段先富起來,但也提倡先富帶動后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為避免貧富差距過大,我們的社會也有一些調節(jié)手段來對財富進行第二、三次合理分配。首先是稅收手段,這是一種法律手段,要求創(chuàng)造財富多的多交稅,再把這些稅收收入投入到那些需要扶持的落后行業(yè)和困難群體等。其次就是富豪們通過捐贈等多種途徑回報社會。這樣,我們才能把貧富差距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以促進社會的共同發(fā)展、共同進步。 富豪們應該正確認識財富,認識自身對社會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美國大富豪慈善家卡耐基說過:“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所謂錢財為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拼命地掙錢,拼命地省錢,拼命地捐錢”,成為一些理性的富豪們的財富觀。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人生在世,不應僅在意物質的享受,還應在意精神的富有,在意社會對個人的評價與認可。從一定意義上說,這種精神的富有,會使人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這種精神的價值遠比財富的留存來得永恒。成為守財奴,只會為社會所不恥。 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富豪慈善家的缺位還有一些客觀因素。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我們的社會還未形成一種良性有序的捐贈機制,慈善資金的運作有時還不夠透明,相關的配套政策措施,比如稅收減免等,還未能跟上。另外,這也與我們的社會缺乏正確的引導有關,沒有形成一種慈善光榮的社會氛圍,單靠富豪們的自覺性是不夠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慈善家排行榜的推出正是一種道德引導,不僅引導富豪們積極投身公益慈善事業(yè),更引導富豪們樹立一個正確的、健康的財富觀。 我們的社會需要慈善家。我們也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富豪成為慈善家。 (陳家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