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榜是否能讓富豪們多做善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3日 09:36 南方都市報 | |||||||||
媒體思想之郭惠興專欄 據說,全球首富比爾·蓋茨在一次訪問中國時哭了,因為他讀到一則報道:中國有13億人口,財富在百萬美元以上的富人超過23萬,可是在2003年中國面臨“非典”的嚴峻災難期間,中華慈善總會總共才收到770萬元捐款,而23萬多名百萬美元以上的富翁中僅有一人捐了200萬元,不到23萬分之一。
這也許是個小道消息,不足采信,但是中國富豪吝于捐款給慈善事業卻是個不爭的事實。甚至有媒體稱,民政部準備推出“中國大陸慈善家排行榜”及“中國十大慈善家”來鼓勵慈善捐助。當然,民政部隨即進行了辟謠,表示不會編制此類榜單,但從剛剛公布的胡潤2005中國內地慈善家排行榜來看,許多《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富豪在此榜卻“榜上無名”。 中國富豪為何吝于捐款給慈善事業?有人說因為“為富不仁”是中國人的民族性。我覺得不然,“仗義疏財”、“為善最樂”從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這源于豐潤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精神生活的傳統價值,比如儒家主張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道教主張的“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以及佛教主張的“布施”和“大乘菩薩行”等。 從歷史上看,中國歷朝歷代,尤其是宋朝開始出現市民階層以后,熱心慈善事業的善長仁翁也不在少數,并且出現了一些完全由民間乃至個人興辦,而且沒有宗教背景的慈善事業,例如范仲淹的“義田”和劉宰的“粥局”等。明清兩代的民間慈善事業就更多了,甚至出現了像“同善會”這樣的以民間互助為主的慈善社團。到了近現代,先后在南通創辦了育嬰堂、養老院、醫院、濟良所、殘廢院的“南通狀元”張謇,以及“毀家興學”的南洋僑領、第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嘉庚,都是大慈善家的表率。 最近幾十年來,雖然中華民族經歷了心靈被嚴重扭曲的時期,但是一個民族的民族性是不可能在短期內出現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的。所以,單憑在23萬多名身家百萬美元以上的中國富翁中僅一人捐了200萬元,就認定其他富翁都是“為富不仁”,是欠缺說服力的。 任何群體都有害群之馬,中國的“富翁一族”當然也不例外,其中不乏寧可花錢去修建“活死人墓”、包養二奶乃至N奶的暴發戶,但是明白而且愿意“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中國富翁應該還是比較多的,而他們之所以不愿意捐錢,相信更多還是由于制度上的原因。 這里就舉出三個原因:對保護私有財產的規章制度不夠完善、慈善團體缺乏公信力和透明度、欠缺鼓勵捐款的法律。 由于各種復雜的原因,許多中國富翁的“第一桶金”都是“灰度”較高的,而現有的規章制度并沒有給予私有財產完善的保障,他們擔心成為第二個“沈萬三”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中國的一些慈善團體確實存在著公信力問題,而且透明度不高,他們當然不愿意把自己的錢捐給某些慈善團體,結果這些善款并沒有如數地轉交給那些應該受惠的弱勢群體,反而是讓某些人中飽私囊了。 其三,許多國家都有專門鼓勵納稅人捐款給社會慈善事業的法律,比如說捐款多少就可以享受扣稅甚至免稅優惠等,而中國到目前為止還缺乏這樣的法律。 除此以外,讓中國富翁“望捐款之路而卻步”的障礙還有很多。相信在這些障礙清除之前,任何鼓勵措施大概都不會讓他們慷慨解囊、多做善事,包括慈善家排行榜——至少那些擔心成為第二個“沈萬三”的中國富翁是不會主動上榜的。 此外,這樣的排行榜說不定還會造成負面的影響,讓廣大的人民群眾以為這些富翁是基于“攀比心理”,為了“顯擺”才捐的錢,并非為善,而是偽善,反而加劇民間的“仇富心理”。 本期專欄作者 小七:知名專欄作家 郭惠興:媒體從業人員 本版言論僅代表作者觀點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