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剝貉皮:仍然存在的四個疑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1日 08:04 新京報 | |||||||||
讀了《新京報》4月8日的報道“河北肅寧將出招杜絕活剝貉皮”,筆者對當地政府的重視態度和一系列計劃中的措施深表贊賞。然而,在活剝貉皮這件事上,仍有不少疑問存在。 活剝動物毛皮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規模化、系統化行為,參與私自屠宰動物的散養戶人員眾多。以河北省保定市蠡縣為例,蠡縣是一個大型皮毛集散地,一次性可取皮、加工幾十萬條,一個季度下來可達到上百萬條的數量。在一些村子中,散養戶對動物的屠宰手段大多
肅寧縣已經表示了整頓非法屠宰市場的決心,但如果所有私宰戶全部轉移到地下行動,相關部門對更加隱蔽的自家庭院式宰殺如何發現并控制?這樣的宰殺讓動物飽受痛苦的同時還無處伸冤,豈非更大的不公? 皮毛養殖者的相關證件缺失及手續不完備。我國相關法規規定,《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中的物種,必須經過子二代的繁殖,種群能夠自然換代后,才可以進入消費市場。在肅寧縣,雖然藍狐已經是經過自然繁殖數代后的品種,但養殖子二代野生動物的前提條件是,經營者需要預先取得《野生動物馴養及繁殖許可證》。在這一點上,當地散養戶卻只需要到當地衛生站做個鑒定,取得“動物檢疫證”即可。 這個漏洞何時才能補上? 實際上,除河北省外,其他各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活剝動物皮的現象,對于全國范圍內規模甚巨的不規范行業及野蠻屠宰操作問題,政府機構又如何給予統一有效的控制及管理?在這里,強制性法規的建設和填補相應法律空白的措施是否應亟待實施? 在我看來,國際上對我們提出的提高動物福利及善待生靈的要求并非貿易壁壘,而是一種世界性的潮流和倫理道德發展的趨勢。我們同情落后地區農民的貧困,但也不愿看到人們為擺脫貧困而讓動物遭受凌虐,這二者并不矛盾。相信會有那么一天,人們生活的提高,同時會伴隨著動物生活的改變。 □王培(北京動物保護志愿者)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