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還原記 從惡魔到天使的各種角色交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9日 16:10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黃锫堅/文 跨國公司已經成為中國人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一部分。人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和跨國品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當蘇丹紅、轉基因等名詞頻繁出現在報紙上時,跨國公司的產品成了消費者警惕的對象;當SA8000這一新名詞在媒體上流傳時,一些天真的學者把跨國公司視為維護勞工權益的一股力量;當華為、海信遭到海外公司的起訴時,人們又想當然地把
跨國公司交替扮演著從惡魔到天使的各種角色。它們曾被看作資本主義金錢機器的化身,它們榨取世界上最廉價的勞力,它們給中國人帶來消費主義和品牌慣性,它們生產的產品占據中國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它們的投資已成為中國GDP成長不可分割的重要力量;他們聚集的地方,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三個經濟圈?鐕臼潜让褡鍑腋y以琢磨的一種組織力量,在當下我們或許有必要仔細審視跨國公司的本質。 光環下的跨國公司 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其實也才10年左右的時間。在整個1980年代,中國每年實際使用的外資不過二三十億美元。而今天,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外商直接投資(FDI)接受國!敦敻弧500強的企業中,大部分已在中國“落地”。 決定性的轉折始于1992年的“南巡談話”和1993年中央高層對跨國公司的公開邀請。從那一年開始,一場大規模的跨國公司“淘金熱”在中國上演。1993年,肯德基第一家特許經營店在西安開業;寶潔在中國一口氣建立了四家公司和五家工廠;柯達贊助了在上海舉行的第一屆東亞運動會;花旗銀行把中國區總部從香港搬到了上海…… 最經典的表述出自柯達公司的總裁裴學德,他說:“只要中國有一半人口每年拍一個36片裝膠卷,已經足以將全球影像市場擴大25%:中國每秒多拍攝500張照片,便相當于多了一個規模等同于日本和美國的市場。” 在那個年代,外國商品仍然是高消費的代名詞。面對著動輒能抵一年工資的外國家電,只有少數人能把它們從免稅店和高檔商場弄回來。就連現在看似大眾化的麥當勞,也是看熱鬧的人居多。“太貴了,我一月來吃一次都承受不起”,一個市民對采訪他的《北京日報》記者說。 跨國家電品牌至今仍是高品質的保證。2003年,《環球企業家》雜志聯合AC尼爾森調查公司,曾對在華跨國公司的公眾形象進行過一次調查。調查發現,對作為商業組織存在的跨國公司,民眾認知程度最高的是兩個領域:電子/電器類和汽車類。有近1/4的受訪者表示,在其消費過的有品牌的產品中,跨國公司的產品已超過國內公司的產品。 不過,在最近一段時期,跨國公司的產品缺陷卻頻頻曝光?系禄称飞嫦雍刑K丹紅,強生護膚品被疑含礦物油,金百利巧克力的質量檢查不合格,立頓速溶茶被指氟化物含量過高,寶潔的SK-Ⅱ化妝品含有特氟龍…… 是偶像走下了神壇嗎?或許,經濟領域正發生一股超越民族主義的潛流,跨國公司臉上的油彩或頭上的光環,都在緩慢褪去,還原為純粹的公司。不僅在政策上,在形象方面,這些海外機構也終于和國內企業享有相同的國民待遇。 拉美化之憂 對于跨國公司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大部分人持肯定態度。但也有不同聲音,東方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宏偉是較早發言的工商界人士之一。從2002年開始,他在各種場合反復提起國內零售企業在擴張上遭到的“非國民待遇”。他發現,在零售行業中外資更受歡迎,得到的優惠也更多,而國內企業在擴張時往往受到限制,并面臨著被外資壟斷的危險。 2003年12月, 在“2003中國企業領袖論壇”上,許多企業家表達了一種擔憂——中國經濟有可能重走“拉美化”的老路。20世紀八九十年代,拉美國家如巴西、阿根廷走了一條“外資主導型”的開放道路,依靠大量廉價勞動力和開放國內市場等比較優勢吸引大量外國、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資本進入,拉動本國經濟發展。外資的進入的確令拉美國家的GDP在短時間內高速增長,但是當全球產業的風向一轉,跨國公司紛紛把投資從拉美抽出轉向其他勞動力更為低廉的國家后,這些國家迅速出現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 以巴西為例,前100家大公司中,外資已占近半。國外的投資雖然暫時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但掌握著經濟命脈的國際壟斷資本每年都要把大量的利潤帶回母國,造成了經濟剩余的大量轉移,所謂的“增長而不發展”的現象就在這種情形下產生。 而這也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黃亞生所擔心的問題。這位《出售中國》Selling China一書的作者,在2004年獲得許多關注。在他看來,外資對中國的貢獻固然是正面的:它代替了一個非常不合理的金融制度,它還帶來了競爭機制。但他更強調,在對外開放的同時,中國對內開放不夠。中國經濟增長非?,民營企業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 所有這類觀點的目標,并非遏制FDI,而是希望政府修改相關政策,讓民營企業獲得平等的國民待遇。今年年初的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事件,正是這種呼吁的一種表現。 據媒體報道,54家在華跨國公司聯合向國務院法制辦提交一份報告,要求延長外資企業優惠政策。而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在1月的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上則表示,給外資企業超國民待遇,對內資企業不公平,尤其是對民營企業不公平。這些年來,外資企業比國內企業的有效稅率要低10到12個百分點。 產業分工與知識產權之戰 所得稅并軌,只是從政策上讓內外資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另一個層面——產業分工,國內公司仍遠遠落后?鐕究刂屏思夹g核心,在產業鏈的上游賺取了大量利潤。 美國《華爾街日報》曾在一篇報道中以羅技Logitech公司為例來說明這一情況。這家總部設在加州的瑞士-美國合資公司,每年向美國運送2000萬個貼著“中國制造”標簽的鼠標,所有這些鼠標都是在蘇州裝配完成的。 Wanda無線鼠標是羅技最暢銷的產品之一,在美國的售價大約為40美元。在這一價格中,羅技拿8美元,分銷商和零售商拿15美元。另外14美元進入Wanda零部件供應商的腰包。負責營銷的公司在加州弗里蒙特,這里450名員工的薪水加在一起比蘇州裝配廠4000名中國工人的薪水總和要高出很多。中國從每只鼠標中僅能拿到3美元,工人工資、電力、交通和其他經常開支全都包括在這3美元里。 許多產業的情況類似:外國公司拿走收入的大部分。他們供應大部分零部件、讓設在中國的裝配廠完成零部件組裝、最后將組裝好的成品運到海外銷售賺取利潤。在中國的高科技出口中,外國公司所占的比例超過四分之三。中國商務部公布的中國十大出口商中包括兩個美國公司:摩托羅拉和硬盤制造商希捷技術公司。 從家電、手機、電腦到汽車,中國企業都面臨類似問題:如何從裝配工廠爬升到技術含量更高的環節。以DVD為例,全球每年的DVD需求量約為4000萬臺,而中國DVD的產量已經占到了全球產量的90%。但由于DVD的核心技術和標準都掌握在外國開發商手中,解碼芯片、激光頭、機芯等核心部件我國都無法生產,不但完全依賴進口,而且每臺產品還需繳納4.5美元的專利費,使得國內廠商賺到的錢少之又少。從宏觀觀察,國內創造的價值相當部分流向國外,成為他國國民的財富。 商務部對外經濟研究院發布的《2005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認為,外資帶來了經濟繁榮,但是中國的GNI(國民總收入)并沒有取得與GDP同樣快速發展。中國國內創造的價值有一部分(每年約1000億元人民幣)并沒有成為中國國民收入,而是流向國外變成外國國民的財富。 所以,外資的引入,并沒有達成“市場換技術”的初衷。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路風經過多方調研,得出一個令人憂心的結論:中國汽車工業迄今沒有走上自主開發的道路,引進外資“市場換技術”的政策至少已在汽車工業領域被證明失敗。而韓國堅持自主開發道路,用了同樣的時間就把韓國品牌的汽車推向了世界。 但自主研發也會遭到跨國公司的狙擊。思科訴華為案雖以皆大歡喜收場,但一家電子企業老總的評論依然值得回味:“如果以華為每年30億元的研發投入都無法沖破國外企業的專利壁壘的話,那么還有幾家中國高科技企業能夠爬升到整個產業鏈的高端?” 被夸大的社會責任 如果說消費者對跨國品牌有某種迷信,那么部分學者則想當然地希望跨國公司能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比如,他們會把改善工人勞動和生活條件的愿望寄托到跨國采購商身上,但這卻依然是一廂情愿。 2003年,SA8000得到許多媒體的關注。12月18日的《新京報》的一篇評論說,“SA8000標準可能對一些不法企業堪稱是一個‘大棒’,但對勞動者來說它卻是一個很好的‘保護傘’”。事實真相卻不容樂觀。 在發達國家,消費者反對跨國公司購買血汗工廠生產出的產品。迫于這種壓力,許多大的跨國采購商要求供貨的制造商遵守一定的勞動標準,比如勞動時間、勞動環境方面。檢驗過程稱為“驗廠”,即跨國公司為其供應鏈內所有商業伙伴制定指導方針,即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全球主要的200家跨國公司均有自己獨立的公司社會責任標準,并不定期或定期安排本公司職員或委托獨立審核機構對該廠進行現場評估。SA8000就是一個獨立審核機構提出的標準,但它并非國際普遍認可的標準。 值得憂慮的是,與經濟利益發生沖突時,社會責任會被供貨商、跨國采購公司扔到一旁。據媒體報道,廣州一家生產熨衣板的廠家,在面對某跨國零售企業的驗廠要求時說:“要驗廠可以,但我們不會派專人陪同,所有費用由跨國公司自理。最后那家跨國公司放棄了驗廠,同樣也下了訂單。” 甚至有人擔心,社會責任方面的成本多半會被轉移到勞工身上。廣東商學院教授張建濤從其了解的案例指出,跨國公司們只愿意將自己的道德成本轉嫁給供應商,他們自己不會為自身企業的社會責任放棄一分錢的利潤。而廣東省社科院副研究員黎友煥則指出,跨國采購企業通過經常性地檢查工廠、監督質量,已經很清楚地了解到單個產品的具體生產成本,于是這些跨國采購公司肆無忌憚地只支付很少一點加工費。實際上,跨國采購企業已經把供貨廠視為失去討價還價能力的附屬加工廠了。 一些跨國公司的社會責任,不但沒有想象中那般美好,而且還成為民眾攻擊的目標。4月初,北京一些高校的學生志愿者來到超市,倡議消費者抵制金光集團APP的紙品,比如“清風”、“唯潔雅”、“真真”等品牌。他們呼吁APP“對云南毀林事件承認錯誤、承擔責任,承諾保護中國的天然林”。 正如1992年一位可口可樂經理所說:“就像自然憎恨真空一樣,可口可樂體系憎恨每個未曾利用的機會!碑斨袊尤娴爻蔀槭澜缡袌龅囊徊糠郑鐕颈囟〞谏a和消費兩方面滲透到中國的各個角落。 歷史學家把20世紀稱為“國家和國家主義的世紀”。也許,21世紀將被后人命名為“跨國公司的時代”?鐕疽呀洺矫褡鍑,成為世界的統治力量。通用汽車的年銷售額已經超過了以色列的國內生產總值;而?松偷哪赇N售額則遠遠大于波蘭的國內生產總值。大約有161個國家的財政收入不敵沃爾瑪公司的業績。 可以說跨國公司與政治無關,它的最大政治就是提升產品的銷量。其他道義可以由此派生,其他道義也被排除在外。也許,《公司帝國》作者查爾斯·德伯的話應該記。骸拔覀兯枰龅木褪侨^起反抗由新公司帝國一手締造的那些貪婪的、唯物的和狂熱的用戶至上主義文化!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