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私家車的堵與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7日 17:24 光明網 | |||||||||
郭松民 北京終于受夠了!日前,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裴成虎表示,為了保護北京的空氣質量,“要抑制私家車的發展”。如何抑制呢?據透露,“北京市交通委正在制定市中心區停車規劃,利用停車費調節私車的使用”(見4月4日《北京娛樂信報》)。不過,在我看來,這一規劃的出發點雖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實際效果卻并不見得會有多么理想。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對許多有私家車的“中產階層”人士來說,汽車本身以及附帶的各種固定費用已經是一筆非常大的投資了,更何況現在是消費主義甚囂塵上的年代,有沒有私家車,幾乎可以看做是一個人“人生成功還是失敗”的標志,因此,再增加一點邊際成本,即停車費用和道路使用費,恐怕也未必會降低他們購買和使用私家車的熱情。 規劃的制定者也許會說,那說明停車費用還不夠高,應該繼續提高,一直到車流降低到一個合適的水平為止。如果單從市場規律本身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但要從社會效果的角度上來看,問題就不這么簡單了:因為停車費用提得再高,對公車的享用者以及富豪階層來說,影響都等于零。而被擋在城市外面的,只能是那些正在節衣縮食還“車貸”的“中產”們。他們買了車,卻用不起,只能眼饞地看著別人一路絕塵進城去了,難免會憋一肚子氣。這樣的城市,不能算是很和諧吧?更何況提高停車費用的措施仍然沒有回答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如何解決從家里到辦公室的交通問題? 其實,中國在大禹治水的年代,對待難題就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堵,再一個是疏。在我看來,如果說“抑制私家車”可以算做是“堵”的話,那么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就可以算是“疏”了。當然,現在的公共交通是不行的。一個是擁擠,人們乘坐一次公交車,一天都會感到很累;再一個就是不準時,往往會誤點,而現在很多“上班族”上班時都是要“打卡”的,晚一分鐘都要扣獎金。因此,只有快捷、方便、舒適、準時的公共交通,才能真正讓開私家車上班淪為“次優選擇”。 在很多真正的“國際性大都市”,如倫敦、巴黎等,80%以上的人都選擇公共交通上班的。當然這些“上班族”大部分也都有自己的私家車,只是這些私家車的作用主要不是上班,而是在周末和假日往遠離都市喧囂的大自然進發,去享受生活。目前,北京的公交出行比例只有26%,其他城市估計也好不到哪里去。因此,公共交通上升的空間還很大,相信只要城市的管理者真正下大力氣解決公共交通速度慢、不準時、換乘不方便、舒適性差等問題,“抑制私家車”的問題,就會變得簡單的多——當年大禹就是變“堵”為“疏”,才最終解決了水患!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