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問中國食品安全標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6日 11:35 東方早報 | |||||||||
最近一段時間,一批知名食品生產企業紛紛卷入食品安全危機漩渦,就連一向美譽度很高的肯德基、亨氏辣椒醬、立頓紅茶、卡夫樂之三明治餅干等搶灘中國市場的洋食品也卷入其中,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們還能吃什么? 一問
誰來幫助消費者鑒別“綠色食品”? 記者在北京一些蔬菜市場和超市看到,標示著“綠色食品”的蘋果、茄子、西紅柿、韭菜等農產品越來越多,價格一般是普通蔬菜、果品的2倍左右。北京師范大學的張教授說:“現在媒體有關食品安全的曝光越來越多,可消費者怎么辨別哪把韭菜是綠色食品?” 的確,當前綠色食品市場較混亂,農業部有關專家說,一些企業擅自使用“綠色食品”標志;有的將“綠色食品”標志直接作為商品名稱或者包裝使用;有的超過許可使用年限,仍繼續使用“綠色食品”標志;有的地方政府違規批準企業使用“綠色食品”標志。遼寧有關部門前不久檢查發現,市場上假冒綠色食品比例竟達80%。這些現象嚴重損害綠色食品的形象,致使一些地區綠色食品滯銷。 這一現象顯示我國食品生產和流通監管的脫節問題。據專家介紹,在我國食品安全標準中,大多是生產和加工標準,流通環節標準只占二十分之一。而在國外,比如,美國和英國定期對流通領域的所有食品商家進行抽查,能隨時責令按標準整改,嚴格按法規處罰。為此,一些專家認為我國急需一部能打通生產和流通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法規。一些消費者則呼吁有關部門能在批發市場和超市裝備簡便易行的監測設備,并探索新的市場監管辦法,以確保消費者吃上“放心食品”。 二問 已有標準為何屢遭“執行難”? 據農業部有關專家介紹,我國食品相關標準由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等四級構成。目前我國已制訂了包括各類食品產品標準、食品污染物和農藥殘留限量標準、食品衛生操作規范在內的眾多標準。但從暴露的案例來看,不少標準沒有得到有效執行。 有關部委權威人士分析認為,標準“執行難”的原因很復雜。主要是標準分散交叉,缺乏協調機制。目前的各類食品標準分散于農業、質監、衛生等六七個部門,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QS”(質量安全)制度等,多種標準在市場上往來沖突,不僅百姓云里霧里,就連企業也不知就里。 據記者了解,我國食品安全的法規,目前有產品質量法、食品衛生法、《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等,具體的食品質量標準近3000個,但遺憾的是,這些法規和標準由于多頭管理,存在嚴重的交叉沖突,同時又都不全面。 有關專家警告說,多頭監管,實際上造成了“誰都管不好”的局面,出現了一些監管的“真空地帶”,出了問題后,又互相推諉,或默不作聲,這種局面必須盡快通過體制創新得到扭轉。 三問 標準監管部門為何頻頻“缺位”? 記者最近在北京高校采訪,不少人提出質疑:像蘇丹紅事件,為什么直到歐盟市場禁入含蘇丹紅食品一年半后,運用歐盟標準進行檢測才引起我國有關部門重視?十多年前就禁用的“蘇丹紅”,不法奸商們卻一直大肆在用,我們的眾多監管部門此前都在忙什么? 事實上,蘇丹紅事件比較集中地暴露了“監管缺位”問題。如果仔細觀察近年來工商、質檢等部門的“監管政績”,其管理重心主要集中在查處假冒偽劣產品,諸如劣質奶粉、毒大米、假冒食用油等,至于食品內在成分和含量是否合格,則很少列入檢查范圍。 一些消費者說,對于屢禁不止的食品安全問題,該處理的不處理,一次次“手下留情”,甚至進行權錢交易、以權謀私。像去年的“阜陽劣質奶粉”事件,正是因為生產、經銷等管理部門監管失職,才會造出那么多“大頭娃娃”,某種程度上說,這無異于謀財害命。 四問 我們離國際標準還有多遠? 最近立頓紅茶涉嫌“氟化物超標”事件引人注目,農業部有關專家出面替立頓紅茶“正名”,結果飽受質疑。某種程度上說,這一事件彰顯國內行業標準門檻過低,從而引發國人對食品安全評價標準的高度關注。 有關專家坦言,我國早已加入WTO,國內一些食品標準明顯老化,必須盡快與發達國家接軌,否則將處境尷尬。受各方面的壓力影響,去年年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業部等九部門終于出臺食品國家標準的修訂計劃,開始對現有食品行業的國家標準體系進行調整,將使采用國際標準的比例由23%提高到55%。這實際上顯示,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的距離還相當大。 家樂福(中國)食品安全基金會秘書長說:我在中國廣州看到,市場上的肉是用摩托車送來的,他們直接把豬肉放到貨架上賣了,肉能這樣去賣嗎?顧客會買嗎?這說明,中國目前還沒有完整明確的冷鏈和熱鏈供應鏈。 據了解,在我國,農產品的追溯性標準系統基本還是空白。目前,我國種植業和養殖業的源頭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威脅較大。其中,農藥和獸藥對食品源頭的污染是主要問題。統計表明,目前全國存欄豬是4億頭,97%是散養的,這意味著市場上絕大部分豬無法確認其來源。 專家說,在發達國家,每一頭豬、每一只雞的來源都很明確。無論從國內食品市場安全還是提高食品出口競爭力的角度講,我國都急需“補課”,盡快與國際標準拉平,否則我國農產品將面臨重重“壁壘”,難有作為。新華社北京4月5日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