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騙貸案為何會發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5日 03:42 每日經濟新聞 | ||||||||
尹中立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日前,媒體公布北京華運達房地產開發公司利用“森豪公寓”的爛尾樓騙貸6.4億元的大案,引起社會對房貸風險的高度關注。 這一案件反映出兩個問題,一是我國銀行業對住房按揭貸款的錯位認識;二是中行
一直以來,我國金融機構對住房按揭貸款情有獨鐘,視為優質資產。而根據本人所在的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調查研究,類似“森豪公寓”的騙貸案件在銀行并不鮮見。在內控不嚴的情況下,銀行普遍倚重的住房按揭可能只是冰山,會隨著監管的嚴密,或是房市的趨弱而融化。令人深思的是,目前多數銀行與房地產商對房地產風險或房貸風險避口不談。 而事實是,在中行騙貸案發之前,2004年6月,中行上海分行已向中介機構發出口頭通知,將5位通過銀行貸款購買20到30套房產的購房者列入房貸黑名單。這說明,銀行內部并不是沒有意識到房貸風險,只不過為銀行利潤計,不愿公開承認。筆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一些銀行甚至不愿承認住房按揭的潛藏風險。表現在市場反映上,銀行對房貸一味“天真”地樂觀,將風險系于單一行業,把雞蛋全放進同一個筐。市場、行業均有起落,房地產業也是如此。在一個房價不斷飆升的市場下,誰又說得清那層出不窮的騙貸伎倆,誰能保證行情永遠不倒? 此次騙貸案件發生在中行,并非偶然。與中行黑龍江省分行河松街支行的案件一樣,也是一起“涉嫌內外勾結”的詐騙案,有媒體形容“中行北京分行副處長開門揖盜”。到目前為止,涉案的北京華運達房地產開發公司董事長鄒慶、原中行北京分行零售業務處副處長徐維聯、兩家律師事務所的負責人孔衛東和戰軍已被正式逮捕。徐維聯與原河松街支行行長高山一樣,屬于中層干部,他們一朝權在手,便把貸款批,從中攫取個人利益。接連而出的大案,令中行聲譽受到很大的損害。我們在贊賞中行此次果斷向社會公開信息的同時,也不得不擔心如此內控機制,銀行的風險如何得到遏止。 以此次騙貸案為例,案發于2000年,而從2002年初“森豪公寓”工程就已停工,中行此時就已意識到這一項目的巨大風險。但有關責任人并未被追究經濟與法律責任,中行僅把徐維聯開除了事。如果不是中行準備申請上市,請國際著名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進行審計,以及審計署受命對中行進行的一次內部審計,此事也可能不了了之了。銀行的風險,正是在如此松懈的監管制度下,由一個個案例累積而成。 對房地產市場的盲目樂觀,以及經營手段的單一,再加上內部控制體系的松懈,導致中行大案頻發。值得欣慰的是,此次騙貸案及時進入法律處理程序,為堵塞銀行監管漏洞,開了一個好頭。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